![]() |
|
|||
大学生:被牵挂也是一种烦恼
“烦死了!”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张一放下电话就开始抱怨:“天天让我往家打电话,什么事都没有也能说上半个多小时。要是赶上天气变化,肯定是从早到晚发N条短信,一会儿告诉你多喝水,一会儿告诉你加衣服。当然,我也知道他们这么做是挂念我,可我真是烦透了。”
小张告诉记者,自从他上了大学,父母就要求他每天至少打一个电话,而且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在QQ上挂着等他视频聊天。有一次他晚上很忙,虽然挂着QQ,但后来就睡着了,电脑忘记关了,而手机也关了。结果第二天一早刚开手机,父母的电话就顶了进来,问他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他们硬是盯了电脑一晚上,整夜都没睡,急坏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小张面临的烦恼在“90后”新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大学生自嘲地说,他甚至想录一段视频,挂在QQ上自动播放,以此来应付父母视频聊天的要求。“原本以为上了大学离开家就能自由点了,可现在却发现,父母远程遥控,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过问,我还是一点自由都没有。”大一女生娟子无奈地说。
父母:孩子怎么不能理解我们呢?
“每次给孩子打电话,我都还没嘱咐完,他就不耐烦地想挂电话,孩子怎么就这么不理解父母呢?”孩子苦恼,父母同样也苦恼。高先生的孩子在北京上大学,他说:“我们跟孩子约定,他每天晚上必须往家里打个电话,可刚上大学两个多月,他就已经‘忘’了十几次了,每次都害得我们着急。”高先生说,孩子他妈每天吃完饭就坐在电话机旁边,什么都不干,只等电话,孩子要是不打过来,她也不给孩子打,怕打扰孩子学习。“可孩子真要一晚上不打,她又坐不住,那个样子真跟得了病一样。”
“家家就这一个孩子,以前孩子在家的时候,当父母的谁不是天天围着孩子转?虽然也知道孩子上大学,早晚要离开父母,但这心里一下子就是适应不了。”一位李女士自嘲地说,她还是好点的,起码白天忙工作,晚上才“集中”想孩子。“那些以前为了照顾孩子辞去工作的母亲可就难适应了,那感觉就跟‘失业’一样,天天失魂落魄的。”
专家:过度关爱易导致孩子叛逆
“现在部分学生每天都和父母通一次电话,我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基本上保持每周通一两次电话是比较正常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辅导员季芳告诉记者。
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的管健博士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牵挂,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绪。“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中期和后期,从心理上来讲他们更倾向于独立,倾向于以一种成人化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在他们心里,上大学离开家是一个界限,跨过这个界限,他们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希望家长关注过多。但父母却仍然把他们当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对父母这样的关心产生反感,甚至会觉得这是很没面子的事情,这种情况男孩子表现会更明显,他们的反应也更强烈。”
管老师表示,孩子刚上大学离开家,这段时间,父母多处于更年期,孩子处在青春期,处理不好会引发家庭矛盾。要避免这种矛盾的产生,只能是希望父母和子女双方能相互体谅,一方面家长更多地去支持孩子成长为社会人,另一方面,孩子也要更多地体谅父母,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焦虑感和依赖感,定期地给父母打个电话,对父母进行心理补偿。
走出国门看看,国外十几岁的小留学生,依然独自在外学习多年,衣食住行全靠自己,难道他们也要每天给家里打电话吗?他们的家长把自己子女送出的是异国他乡,而并不是周边省市读大学,人家父母怎么就能作出此决定呢??这还是跟父母育子观点不同,原因还是在父母身上,不能一味宠着孩子,走出去得到锻炼是件好事,又不是去受皮肉之苦,况且送出去读大学,那校园里都是边边大的孩子,能出什么事呢?请90后的家长们多自我检讨吧~

90后的家长是不是60后啊,够无聊的。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一周打一次电话就可以了,简单说说这周的情况发生的事情。整天没完没了的多没意思。什么事都要操心,什么事情都要管,孩子还怎么长大呢,以后怎么独自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呢。希望这些家长们放开手脚,让这些宝贝们自己成长,留给他们更多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