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建设将以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改建“断头路”、扩容路段和农村公路为重点,积极推进国省干线改造。明年中国交通行业将实现1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其中,收费公路建设政策继续保持不变。(11月26日新华网)
国家投入巨资加快国家路网建设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就是发言人有关“收费公路建设政策继续保持不变”的政策表态让人感到遗憾。在我看来,科学用好1万亿元的交通投资,逐步还原公路的公共属性,或许比单纯修建几条高等级公路更重要。
首先,如此庞大的建设项目,一定要经过严密的测算、论证,并且要完善决策审批程序。这其中不仅要重视交通运输部门专家的意见,而且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争取最大限度民意支持与科学决策支撑,保证决策科学化、规范化。而且在建设中,审计、纪检等部门要全程参与监督,严把资金预算、审计关,确保建设资金不跑冒滴漏,确保交通工程建设质量。避免1万亿投资制造出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甚至“豆腐渣”工程。
事实上,交通运输行业这方面的教训不在少数。比如,辽宁省葫芦岛市这个规模不大的地级市在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间,耗资1.4亿元,先后建了3个长途汽车站。造成交通资源严重闲置浪费,当地群众表示非常不解。这类问题在新一轮交通运输建设浪潮中必须未雨绸缪,引起重视,避免决策失误。
再说交通产品属性的问题。关于公路乱收费的问题,百姓一直诟病不断。虽然不少地方的政府交通部门把公路这种公共基础设施转变成了经营性项目,但是公路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的性质没有改变。且不说交通部门自己制定、审批公路收费标准与收费还贷的年限是自说自话,缺乏透明度与公信度。公路投资成本、收费收入与合理回报到底是多少,公众根本没有知情权与发言权。
应该承认,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办法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确实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公路交通状况。但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潜台词应该是还完贷款本息就应该停止收费,还路于民。但是据笔者所知,没有取得合法批文就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延长收费年限,不公开收费还贷信息,还完贷款本息继续攫取暴利的收费站并不在少数。既然交通运输部加大投资建设规模,为何不能改一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公路建设模式呢?虽说目前全面取消收费公路有困难,但是退而求其次,规范收费公路管理,保证收费公平。减少收费公路,缩短收费公路里程与收费时间,还利于民,完全可以做到。
一言以蔽之,交通运输部门在加大交通投资建设力度时,在确保决策科学性与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应该逐步还原交通产品的公共属性。重视服务质量软环境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讲,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信力,还原交通产品公共性比单纯修建几条高等级公路、几座现代化车站要重要得多。(叶祝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