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近年来,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从事再生资源经营企业已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已建成分拣加工中心5个,专业集散交易中心11个,产业园区1个,回收站点4971个(固定回收站点2811个,流动站点2160个);年废物资回收总量达540万吨,营销规模225亿元。网络布局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得到延伸,行业管理有效提升,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市商务委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在社区覆盖面、集中分拣比重、规范管理强度上实现三个90%,利废程度达到80%的总体目标。明确以社区回收网络、分拣加工中心、专业集散交易中心、产业园区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了整体布局、建设标准、物流途径、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如社区回收网络以1000至2000户居民设立一个回收站点为标准进行布局,分拣加工中心要在市区东、南、西、北城郊接合部及滨海新区(塘汉大)均衡分布,对专业集散交易中心的建设规定了与产废、利废重点行业,实施有效对接的基本要求。
市商务委注重依托龙头打造产业链条,目前,已形成废不锈钢、废钢铁、废旧金属、废机动车、废旧电器、废纸、废旧轮胎、废塑料、再生胶等十几个产业链,促进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发展。还注重帮助龙头企业与商家和厂家开展业务衔接和上下游对接,帮助万家利、绿天使等回收企业,与本市几十个大中型超市实现了划区定点回收,促进了回收市场的有序规范和龙头企业的集约发展。同时,注重龙头企业的品牌化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拓展营销宣传,塑造企业和再生产品的品牌形象。目前,本市已形成“滨海英驰”牌不锈废钢、“万家利”“绿天使”社区回收、“汇鑫”牌金属、“国能”牌钢铁炉料、“海泰”牌沥青、“军超”牌再生橡胶等多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再生资源品牌。
两年来,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培训各类人员超过9000多人次,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为积极做好经营者登记备案工作,采取市、区、街分层面推进和商务、工商、公安、税务、环保、城管等多部门配合的方式,完成了1600多家企业的备案登记工作,占应需备案登记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