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年关临近,家政市场又开始火起来。日前,记者走访了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等多个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到虽然目前全球性经济低迷使不少行业不景气,但家政业并未遭受直接冲击。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由于家政服务已成为很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用工需求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但近来,一些“黑中介”趁旺季私揽业务,欺骗雇主和务工人员,给家政服务市场造成了困扰。
受骗案例
“马路市场”找工作保姆被骗
不久前,甘肃保姆赵某来津从事家政服务工作。为了省去到正规家政公司必须缴纳的100元管理费,她来到河东区十经路自发劳务市场,遇到了自称是某家政公司经理的马某。马某称能给她安排家政服务工作,月收入最少能达到1500元,并称可以直接将她送到用户家中。禁不住马某的花言巧语和高工资的诱惑,赵某同意随其一起到雇主家。
在去雇主家的路上,马某主动给赵某买了一罐八宝粥。赵某万万没想到,自己喝完后就失去了知觉。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人财两失”。可悲的是,赵某连那个“马经理”的全名都不知道,这让她追悔莫及。
据了解,和赵某一样,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都有在“马路市场”被招用的经历,那些自称中介公司的人帮他们联系雇主并收取介绍费,但从不跟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务工人员和雇主发生纠纷甚至受到伤害,根本投诉无门。
市场现状
监管不力“黑中介”两头骗
在家政公司普遍人手紧缺的形势下,家政市场却呈现出奇怪的“供需失调”现象。据悉,本市不少刚刚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转入家政服务行业,希望趁年底多挣点钱回家过年。然而,这部分新加入的劳动力却并未改善正规家政公司人手短缺的情况,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依旧在自发的“马路市场”中等待雇主,而这也给了“黑中介”可乘之机。
“如今不少‘黑中介’正是瞄准雇主和务工人员贪便宜、怕麻烦的心理,私揽业务扰乱市场。”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负责人分析,目前家政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管理条例造成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不少非法中介趁机钻空子,只顾赚钱不择手段,甚至出现“黑中介”雇主、务工人员两头骗,使雇主、正规家政公司和家政从业人员三方均蒙受损失。
记者直击
“黑中介”马路中间公然揽活
昨天上午10点,记者在河东区十经路见到,马路两边站了上百名等待雇工的家政务工人员。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直接站到马路中间,一看到雇主模样的人出现,立刻就围上前询问,争相“自我推介”。记者以雇佣家政清洁工为名,与其中几位攀谈起来,结果发现,这些貌似等活儿的人,其实是“中介老板”。
一个中年妇女把记者拉到一边介绍,她那里登记了各种家政服务员,不仅活儿干得好,而且收费比大型家政中介公司便宜很多。“我们只收100块中介费,不满意还可以无限次推荐。你要是现在预订的话,就算是春节当天干活也能保证随叫随到。”当记者询问这些家政工是否接受过培训,有没有健康证明时,“老板”拍着胸脯说:“他们身体好着呢,保证没病,家里那些家务活谁不会做啊!”
据了解,十经路上的非法“马路市场”已存在多年,曾屡次被取缔却又一次次“复活”,甚至越来越红火。这些“黑中介”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不与雇主、务工人员签劳动合同,一些“黑中介”甚至骗到钱就玩“人间蒸发”。
“正规的家政公司,要求服务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身份证登记、健康检查,并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不专业或者没有正规注册的‘黑’家政公司往往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明码标价,用户进行相关服务询问时回答含糊,甚至在办理手续时没有任何标准及程序。”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本市家政市场发展很快,但因为缺乏具体的管理条例使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加之利润可观,导致这一行业一直都处于无序状态,正规家政公司面临很高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举步维艰。
业内呼吁
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政策
“我们每年都培训不少人,但是能在这个行业留住的人并不多,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放弃了,没有人愿意长期干家政。”市妇联家政中心负责人表示,家政市场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高素质的人才、专业化的服务,才能使家政行业越来越好。每年妇联等单位都面向本地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免费家政培训,但由于很多报名者觉得进别人家服务没有面子,此项工作无法长期开展。
业内人士表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相关政策和监管力度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为从业者提供更好的保障,遏制不法分子搅乱市场秩序,保证雇主和从业人员权益,让正规企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