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是宣传艾滋病形象大使。”在12月1日,又一个艾滋病宣传日到来之时,马栏街道义工站的贾珍华大姐郑重地向丈夫宣布。身为计生专干,其实贾珍华已兼职做了一整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走过多少洗浴中心、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区她已记不清了。之所以回家向丈夫宣告,是因为她同每个参加市慈善总会红丝带爱心小组的成员一样,这一年有太多的委屈,面对同居大学生又有太多的不解,但她也因这份工作而自豪着。“帅哥,拿回去看看”
如今,贾珍华走到哪儿,都习惯了包里一定得放些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资料,不过,这些资料都是被“精心加工”过的了,每一份资料里都放一个安全套。一年来,很多人都和她脸熟了。从宣传资料像垃圾似的被随手扔掉,到外来人口见了她会主动索取,贾珍华感觉到,“自己的宣传见效了,真的挺高兴。”此后再到洗浴中心、建筑工地,她会远远地打招呼:“帅哥,来拿回去学习学习,有好处的。”贾珍华说,自己42岁了,还从没说过这种风格的话,但是就这样宣传才真有效果。周末必访校园附近旅舍
2004年退休后就成为一名义工的李医生,现在我市一所大学附近的诊所工作。身为化验医师,每每看到尿检呈“阳性”的女大学生,总要不由得走出来规劝几句。李医生告诉记者:大学生掌握的这方面的信息应该说比我们都多,但有时化验结果表明,有的女大学生绝不仅仅是偶尔与人发生性关系那么简单,你就不由得为她们担忧起来,不明白她们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好在与她们讲其中的利害关系,还没有人扭头就走的。
李医生说,慢慢地她还摸出了规律,附近的旅馆客舍,一到周末,房间就被大学生们订满了。有的老板开明些,一看到她来,就说留一些在这儿吧,并把资料放到每个房间里。最尴尬的事“怎么得的”
这个项目组的颜世花、王瑾大姐告诉记者,她们遇到最尴尬的事就是发资料时,被对方问:这病是怎么得的?面对差不多的同龄异性,她们知道对方没有恶意,只是极度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但还真让人不知如何回答。她们希望预防宣传资料一定要充足一些,知识量大一些,资料不用多精美,但是越多受益的人就越多。采访结束时,几位大姐告诉记者,她们下个目标就是一新开的工地,这种工作不用搞什么大的仪式,能在日常中慢慢渐进的宣传效果最好了。
(责任编辑: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