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昨日,本报联合各部门推出“科学食用碘盐”公益行动,引起广大市民关注。当即就有读者拨打本报热线反映,真理道某建筑工地旁一卖饮料水果的小店出售食盐,但吃后感觉舌头麻木。“盐的质量是不是有问题?价格比市场上的便宜很多。”为揭开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暗访 买盐过程挺惊险 外包装只是摆设
昨日15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河东区真理道大众家园小区附近的该建筑工地。一家简陋搭建的平板房小店就在工地大门左手边,店主是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记者装扮成工地民工、操外地口音开始与其交谈。
“这里有盐吗?”
大概是觉得面生,老板警惕地抬头瞟了记者一眼,说:“盐?没有。”
“就是吃的盐,跟俺一块儿干活的咋说这里有盐卖呢?”
“哦,盐啊,有有,四斤一袋的你要不要?”
“要!”
随后,该男子起身,从里屋一个包扎严实的黑塑料袋里取出一包盐,没递给记者,却径直将盐拿到外面的电子秤上,称完后说:“五斤,给4块钱吧。”
“包装袋上不是明白写着2千克吗?怎么会是五斤?”
“秤肯定没问题,8毛钱一斤多便宜啊,买不买?”男子避而不答,显得很不耐烦。随后,记者花4元钱买了这袋盐。
买盐时,记者注意到,这家小店在屋外经营水果、雪糕和饮料。屋里,不少生活物品和垃圾随意丢放,食盐则放在床铺边的一堆破旧塑料袋内,卫生状况很差。屋内没有相关经营许可证件。
据建筑工地一民工介绍,这家小店的盐便宜,不少工人来买。可食用后,大家感觉舌头发麻,跟以前吃的食盐不太一样,因此怀疑质量有问题。
调查 该包装早已停产 “私盐”来历不明
记者从小店购买的盐,包装袋正面写着“加碘精制盐,中盐天津市长芦盐业有限公司经销,净含量2千克”,背面注有碘含量和防伪标志,包装与市面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并无二致,但实际重量出入很大,背面防伪标志较为模糊。
随后,记者拨打包装袋背面留下的中盐天津消费者服务中心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表示,2千克包装的加碘精制盐早已不再生产。
记者从长芦盐务管理局方面也证实了这一信息。因此该盐不是中盐天津市长芦盐业有限公司经销的碘盐。
对此,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商店出售来自非正规渠道的食盐,属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