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撷秀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毒性不算大,因此,市民对甲型H1N1流感不必过度紧张,但必须加以重视,通过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多种方式预防甲型H1N1流感。
据介绍,从2001年起,市疾控中心对流感的季节性监测发现,近8年来,本市每年12个月中都有流感发生,夏季较少,秋末和冬季是高发期。目前虽然天气日趋炎热,但甲型H1N1流感并未出现随气温升高而减弱传播的态势,因此,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将是一场持久战。
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撷秀指出,变异是流感病毒的特性,季节性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样也会发生变异。就现有情况来看,该病毒毒性不大,传播性和病情都比曾经预想的要好。市民不必过度紧张。疾控部门将通过有效监测尽早发现是否有流行趋势,及时应对。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要使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其次,避免与出现发烧、咳嗽等身体不适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少到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证充足睡眠和身体锻炼,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回国后先居家观察1周
针对近期本市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逐渐增多,昨天市卫生部门再次发出提醒:近期归国人员,特别是从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地回国人员,最好在家进行自我健康观察1周,其间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走亲访友,更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如看到媒体寻找同航班或者同车次密切接触者,一定要与当地疾控部门联系。
卫生部门提醒,归国人员要保留所乘航班的登机牌;归国后居住过的酒店、就餐过的饭店、乘坐过的出租车,要保留票据,以便于卫生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归国后,7天之内如出现发热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或与所在地的卫生防病站联系。如果没有发热症状,但是出现了咳嗽、咽痛、流涕等其他呼吸道症状,要高度重视,及时与卫生防病站联系,其间尽量不要外出,以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在媒体上得到寻找同航班或者同车次密切接触者的消息后,一定及时和当地疾控部门联系。”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顾清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每位公民都有及时报告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的义务,也有接受疾病控制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样本采集和医学观察与隔离的义务。只有每一位市民都积极参与、配合,甲型H1N1流感才能真正做到可防、可控、可治。”
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严防二代病例出现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本市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按“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加大监测筛查力度、密切跟踪疫情发展、完善预案、加强技术和物资储备,把好疫情输入、监测、传播和处置四道“关口”,严防二代病例出现。
据介绍,目前市卫生部门已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外事、旅游、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严把“输入关”。加大疫情监测及流感样病例排查力度,加强重点区域和部位的疫情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感染者。
本市医疗机构将完善监测机制,有效阻断病毒流行传播。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实行每日健康随访。一旦发生二代病例,卫生部门将通过防控网络在第一时间找到其接触者,并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控制二代病例持续性传播。
同时,本市将继续加大抗病毒药物等物资储备,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科学认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调整发热门诊数量便于患者集中管理
针对本市将发热门诊由62家调整为26家,近日有多位读者拨通本报热线电话咨询:减少发热门诊数量,会不会不利于及时发现病人?对此,市卫生局医政处负责人日前表示,减少发热门诊,将更加方便集中管理,并不影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监测。
市卫生局医政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天津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并不多,三级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最多接诊50位患者左右,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十多位病人,二级医院的发热门诊患者更少,有时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
鉴于这种情况,适当缩减发热门诊数量,不仅便于传染病患者集中管理,也利于发现病人后向定点医院转送。保留的这26家发热门诊都是独立设置,保证患者挂号、取药、检验、放射都在一个区域内完成。而且,这种调整会根据本市疫情的变化而变化,如有必要,发热门诊的数量将视情况作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