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相濡以沫地携手走过了60年,82岁的顾宝林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给老伴补办一场婚礼,风风光光地把老伴娶进门。
60年前,1949年1月15日,顾宝林在炮火中将爱人娶进门,没有典礼,没有漂亮的新衣服,两个人在磕头拜天地的时候,天津解放了。
顾宝林和老伴郭玉珍都是孤儿,幼年时靠拾破烂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夫妻俩有了工作,不用再为生计发愁,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们在旧社会吃尽了苦头,新中国成立后才享了福。”顾宝林说,他能真切的体会到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们生活的变化。
解放前苦海挣扎
顾宝林解放前吃尽了苦头。顾宝林的老家在河北省,4岁那年,老家闹水灾,爸爸染上了水毒,因为太穷没钱治,不久就过世了。姐姐去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妈妈就带着顾宝林和弟弟到处讨饭,后来,刚满一岁的弟弟实在养不起了,卖给了人家,只换回一块大洋。
顾宝林跟着妈妈一路讨饭到秦皇岛,就住在火车站旁的小庙里,不久,又饿又累的母亲也病逝了。孤苦伶仃的顾宝林被一个好心人带到了天津,认识了养父。顾宝林和养父生活了五六年后,养父也去世了。
又孤身一人的顾宝林到处打小工,住在万德庄大街的窝棚里。一次偶然的机会,顾宝林认识了同样靠拾破烂为生的郭玉珍。接触中,同病相怜的两个年轻人有了好感,经媒人介绍后,顾宝林和郭玉珍定了婚约。
炮火中的婚礼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的日子,“炮火连天,老百姓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用棉被掩住窗户。”顾宝林记得,他当时住在万德庄,上午的时候,解放军已经进入万德庄,但相距不远的现总医院附近还没解放,郭玉珍当时就住在那里。
“我担心她呀,心想着得把她赶紧接过来成了亲,要死也要死一起。”顾宝林找到一个拉三轮的邻居和媒人,两个好心人愿意成全他,冒着炮火去接郭玉珍。
当时的郭玉珍正和家人躲在床底下,“那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更别提什么新衣服了。成亲前,不知谁给了一块白布,染红后做了一身红衣服。”看见顾宝林托人来接自己,郭玉珍穿上新衣服,头上披了块红布坐上车就朝老伴家跑。
一路躲着炮弹跑到顾宝林家,天津解放了,没有典礼,没有
亲朋的祝福,两个人相互磕头就算成了亲。
那天傍晚,听到没有了枪炮声,老百姓才陆续走出家门,在大街上欢呼。“虽然没有正式的结婚仪式,但结婚那天是解放的日子,还是很有意义的。”想起结婚的情景,郭大娘笑称是国民党的炮弹将自己送出门,而解放军的小战士则将她接进婆家。
想给老伴补办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夫妻俩人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了,顾宝林成了市政系统的一名正式工人。顾宝林说,他很珍惜工作的机会,干得也很出色,他1953年入了党,先后担任单位的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
生活有了保障,顾宝林把自家的小窝棚拆了,自己找来砖盖了一座小平房,5个儿女先后出世,老伴也有份正式工作。
十年前,老房子拆迁,老两口拿着拆迁款买了一套偏单,住进了楼房。“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根本不敢想还能住上楼房。”老两口虽然已经年迈,但身体很好,儿女们也已经成家立业,一家人很幸福。
“我们共同生活了整整60年,现在生活好了,应该给她补办一场婚礼,也算是我对她这么多年为这个家操劳的报答。”顾大爷说,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当年兵荒马乱,没能给老伴一个正式的婚礼,现在应该是钻石婚了,很想给老伴补办一次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