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让经济界人士特别是国内轮胎制造商牵肠挂肚的中国轮胎特保案终于有了结果。9·11事件八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中国商务部随即对美方采取这一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当然,反对的不光有中方。美国轮胎产业协会曾致函奥巴马,表示这一针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举动将给美国经济和美国消费者带来严重伤害。美国的轮胎制造商已经不再生产低端轮胎产品,他们不会因此而开启新的生产线,因此不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相反,在轮胎销售领域将有数千名美国人因此失业。美国汽车贸易政策委员会副总裁查尔斯?奥瑟斯则表示,对中国轮胎进行制裁将抬高美国汽车成本,损害美国汽车业的竞争力。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口口声声强调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美国,率先采用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惩罚性关税手段,让人领教了什么叫做言行不一、以邻为壑,也有助于国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美国倡导的自由贸易的实质。
作为世界最大最强的经济体,美国在二战以后长期独霸全球经济,几乎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拥有竞争优势,倡导并极力推行全球自由贸易有利于将其竞争优势转化为现实收益。但随着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制造的快速成长,在一些产业链的中低端领域,中国制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美国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些中低端领域出现了萎缩和退出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中美两国实现差异化竞争和经济互补是有利的,同时结构调整也给美国萎缩、退出行业工人的就业产生了影响,因而制裁有关中国产品的噪音近年来时有耳闻,从未停歇。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说人是贬义,可用来形容美国,却是恰如其分的客观描述。纵观美国近些年来对中国产品实施的制裁、限制等措施,无非都是找个理由来保护自己本已不具有竞争力的行业,或者是变着法子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信誓旦旦地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掩饰不了实实在在的保护措施。事实充分表明,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利字当头”才是美国的行为准则。于己有利的就不顾一切大力推行,于己不利的就千方百计阻挠破坏,这种本国利益至上的不变法则,更让世人在政治家握手言欢、亲如一家的背后,冷静思考如何去维护和争取更多本国利益。
美国制裁中国产品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但结果如何绝非单方面取决于美国,而更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实力是否足够强大,回应是否足够有力。商务部依照我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已经于近日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启动了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肉鸡产品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相互制裁的局面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急切盼望全球经济尽快复苏的所有国家都不愿看到的。可一厢情愿的幻想和低三下四的乞求不会换来尊重和友好。相反,只有自己的分量重了,力量强了,人家才会重视你,才有和你打交道、做朋友的需要。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实践说明,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就无法自立自强,有效保护本国利益。今日之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当别人的制裁大棒挥过来的时候,我们有底气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有能力为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互制裁不如相互合作,抬高关税门槛不如降低交易成本,这个被反复验证的国际贸易大道理谁都明白。可一旦遇上具体问题,部分人的眼前利益和政治游说也会混淆视听,干扰决策,乃至暂时遮蔽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或许只有当看清自己搬起的石头把谁的脚砸得更疼之后,理性的回归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