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印象里,只有少数民族的百姓才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才有可以讲出故事的风俗传统。而大家往往忽略汉族这个全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实也是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更有着很少为众人知晓的传统风俗。这,并非依赖近年逐渐兴起的汉文化寻根以及弘扬国学的热潮。追根溯源,在贵州安顺地区的云峰屯堡和天龙屯堡,至今还完好保留着汉族古代的生活习俗和独特服饰文化。
10月16日,全国网络媒体贵州行第二站来到了贵州安顺地区的云峰屯堡和天龙屯堡。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区位于安顺市区以南的18公里处。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屯堡村寨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在方圆11平方公里的清山绿水间,八个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当,即可各自为战又能彼此为援,堪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每个寨子都建有寨墙、碉楼,石头外墙包裹着的江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巷巷相通、户户相连,既适宜人居又利巷战,被学者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
屯堡浓缩了贵州600年的风云变化,依山而建,周遭都是寨墙,易守难攻。古驿道穿屯而过,鼎盛时住户逾千。屯内遗存的古民居、街巷、寺庙、戏楼,无不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辉煌……从军屯到商屯,从繁华到衰落,百年不变的云山屯见证了安顺乃至贵州明、清、民国三个朝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屯堡文化的形成:
安顺屯堡源于明初一场史称“调北征南”的战事,明洪武初年,已完成中原统一的朱元璋,面对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的负隅顽抗,毅然决定兴兵讨伐。 于是,三十万大军自江淮平原出发,远征云南,一举摧毁了元宗室梁王的势力。 云南战事甫定,为巩固平滇战争的成果,进而长期保有西南,朱元璋命征南大军沿云贵驿道就地驻扎,按卫所制度实行军事屯田。
今天的安顺一带系当时的普定卫,因其“滇之喉,黔之腹”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屯军驻扎最为密集的地区。这些来自大明帝国核心地区的江淮子弟兵,就这样在僻远的贵州高原驻扎下来,而且一驻就是六百余年。
由于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优越感,由于对故土的眷念,更由于其大规模军事集团性移民的内聚力,使他们六百年来一直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口音到服饰,从饮食习惯到宗教信仰、民风民俗,都顽强地保存着其祖源地的烙印和大明帝国的遗风。——这就形成了人文化石形态的屯堡、屯堡人及屯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