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络名人”周久耕在入狱之后,迅速成为一个“崛起的官场文坛新秀”。周久耕的律师向媒体证实,周在看守所内已经写就了一部“长达35万字的长篇官场小说”。(10月26日中国广播网)
从今年2月13日周久耕被南京市江宁区纪委立案调查,到现在也不过8个多月的时间,周久耕是如何能在短短8个月里就完成35万字小说的?看来,“周作家”的水平不简单,莫怪网友送他“监狱作协主席”的帽子。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周久耕的写作水平和他抽的“九五之尊”的档次一样高,而他本身的官场经历、尤其是“天价烟”事件以来他所经历的“故事”,也足够成为一本好的小说题材。所以,姑且不论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否曲折,内容安排是否丰满,写作手法是否精妙,单就周久耕本人的名号,出版商们就会趋之若鹜吧。
不过,有不少评论者对周久耕写小说表示怀疑,认为他写小说有可能是别有居心。毕竟在这方面有个“很好”的先例:有着“五毒书记”之称的张二江在狱中著书立说,一口气写出4本专著,从而两次“立功”减刑。而现在,周久耕是否也要效仿张二江,的确让人怀疑;而他本人也很谨慎,表示“这35万字只是初稿,小说很多地方还需要修改”,对将来是否考虑出版没有正面回应。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包括笔者)觉得,对于周久耕写小说没必要大惊小怪,毕竟这事对于周久耕本人、对于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首先,从周久耕个人的角度出发,虽然他已经入狱,但是并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他完全可以出版他的作品;而且,这部小说带来的收入也能“帮助”周久耕的家庭,毕竟他被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也予以追缴并上交国库了。好歹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周久耕没有必要拒绝。
其次,虽然有张二江这样的不良先例,但还是有不少落马的官员都在服刑期间发表作品。这其中,有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狱中写就的《中国经济新思考》在2008年底出版发行;也有河南省确山县原县长李建华,贪污落马后在狱中写小说三部,被河南省作协吸收为会员。因此,周久耕狱中出书的行为绝对算不了什么,甚至还有可能走出人生的另一条道路,那又何乐而不为?
第三,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书的内容。既然周久耕的律师称,周对于自己贪污受贿“后悔肯定有的”,狱中“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在看守所中,会有难得的清静去反思和沉淀”,那么,周久耕就应该拿出证据,让公众看一看到底他都感悟到了什么,反思到了什么。毕竟,在如今贪官的“忏悔书”都可能会抄袭的时代,周久耕能够真正的后悔、认真反思,写书警示后人,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对于一个真心改过的人,公众是能够给予宽容和理解的。
虽然周久耕说这部小说“不是自传,不能对号入座”,但是,贪官写的“官场小说”往往是能够揭示某些问题的,笔者以为,公众不妨看看他到底会写出什么,能够揭露什么。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可能会描写的官场内幕、干部作风、反腐倡廉等问题,以及像他这样的官员在官场历程中堕落、变质的过程。而这些,都是我们在反腐过程中最值得警惕和反思的东西。
总之,对于周久耕的小说,公众大可抱着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如果真的出版了也可以翻翻。大家可以看看,周久耕写小说到底是在“揭露”,是在“反思”,还是在谋取“减刑”。 (文/闻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