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为何推迟12天?
经过12天的等待,上调油价这只“靴子”终于落了地。在这12天内,关于发改委推迟上调油价的说法共有四种。
第一种,发改委上次调价是在9月30日,国庆7天可能会不计算在“22个工作日”之内。
第二种,三个月前曾经有媒体报道,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试行数月后,多年来习惯于在信息不对称中蒙头发财的国有石油巨头抱怨,现行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可控性低,而向价格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建言,要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模糊化处理”。推迟上调油价是否意味着国有石油巨头的“模糊化处理”建议已经为国家发改委所接纳?
第三种,《新京报》的报道说,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透露,暂停调价的原因可能是上海的成品油油品质量从国二升级到国四,而此次上调的幅度较大,考虑到民众的接受程度,因此此次调价可能会分两步走,先将上海的价格上调,然后再全国一起上调。此前上海市已宣布,从今年11月1日起,全面实施成品油国四标准,同时停止90号汽油销售。
第四种,《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说,油价未上调恐怕是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油价涨是要涨,但国家发改委上报调整方案时并不是总能获得批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专家透露。上调方案并不是第一次未获通过。该人士分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成品油价格,其微涨和微降都将带来各种变化,可以说“牵一发动全身”。该人士表示,国内成品油已站上近几年来的高点,继续涨价可能推高流通成本,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的隐忧。
民众“已等的不耐烦”
发改委21时宣布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决定自11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8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36元和0.41元。对于迟来的上调,包括车主在内的许多老百姓都表示“已经等的不耐烦”。
较9月30日上次油价调整,现在国际原油移动平均价格涨幅已达约10%。广东石油学会储运销委员会秘书长范小平则认为,调价幅度依然会低于原油涨幅,提价区间在每吨250元~300元。
《新京报》的报道说,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则透露,此次油价上调将会超过市场预期,93号汽油可能每升涨0.4元。以一箱油50升计算,车主加一箱油将多出20元。由此推算,93号汽油批发价每吨涨幅可能达到500元。
所以此间市场预计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在300元—500元间。此次发改委每吨上调480元,应该说符合市场预期。
对于迟来的上调,许多民众、车主都表示“已经等的不耐烦”。截至11月9日,国际油价收于77.43美元/桶。民众早已经接受了油价上调的预期。在这12天当中,许多媒体都报道了各地车主频繁加油的情况,希望能在油价上调之前给油箱加满油。
《成都晚报》报道说,10月28日和11月5日,加油站都迎来了加油高峰。但是“加油的人较平日要多一些却增幅不大”,成仁路口的中石化加油站工作人员称,油价在今年频繁涨跌,可能已让车主们习以为常了。
当前,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普遍上涨,不少地区的汽柴油批发价也上涨,汽油批发价基本全部挂至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