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人批评中国,说中国只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您怎么看?”
八日下午,在被称作“和平之城”的埃及沙姆沙伊赫,中国总理温家宝召开的中外记者会上。
就外国记者的提问,温家宝回答道,说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这种论调由来已久,其实不值得一驳。“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
温家宝说,那时,我们帮非洲建了坦赞铁路、派了大批医疗队员,我们没从非洲要过一滴油、一吨矿石。再从现状看,中国援助非洲,给非洲带来什么变化?
温家宝随后列举道,二00六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对非援助的八项举措。中非贸易已从五百亿美元增至一千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范围内投资普遍下滑,但今年中国对非投资仍在增加。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那么多学校、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受益者多达上亿人……
“中国从来坚持对非援助的原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因为我们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最终要靠这个国家的人民。”
两天前在飞往埃及途中,温家宝曾谈到中非能源合作。他说,中非合作是全方位的,能源合作是其中一个领域。但中国绝不是仅仅为了能源来到非洲的。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时,没想要来非洲开采石油。
事实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不是最多的,中国在非洲的油气投资不是最多的,即使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经营额也远远不是最多的。
温家宝反问道:为什么只对中国加以指责?这究竟是非洲人的意见,还是西方人的意见?
他并用一句诗来结束答问,故交如真金,百炼不回色。
温家宝“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说法的底气何来?
8日下午,在埃及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言道,说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这种论调由来已久,其实不值得一驳。中国从来坚持对非援助的原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最后,温家宝用一句诗结束答问,“故交如真金,百炼不回色”。(中新社)
温总理在埃及中外记者会上表现出大国总理风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他就中非合作与友好关系表达看法,底气十足地驳斥“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论”,让人激动,我为温总理的实事求是叫好!认真研读新闻报道,中国总理底气十足,笔者用“6个字”进行总结。
首先是“过去”,温总理反驳说:“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事实正如总理所说的那样,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非就在反帝、反殖、反霸的历史浪潮中并肩战斗,在振兴民族经济的艰辛历程中携手同行。坦赞铁路、援非医疗队、青年志愿者,是中国无私帮助非洲的生动例证;把中国“抬进”联合国、北京奥运圣火在非洲顺利传递、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热心捐款,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情谊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现在”,温总理反驳说:“中国从来坚持对非援助的原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因为我们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最终要靠这个国家的人民。”事实也正如总理强调的那样,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支持非洲人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信非洲完全有能力以非洲方式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中非经贸合作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开放透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非洲人民的意愿上,中国对非洲发展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这次中非论坛上,温总理还承诺在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八项新举措推进中非合作。
然后是“多少”,温总理反驳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不是最多的,中国在非洲的油气投资不是最多的,即使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经营额也远远不是最多的”。事实正如总理说的那样,非洲产油国有20个,到2010年非洲国家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20%,就各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来看,近年美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60%投入了石油开发,预计美国从非洲进口原油在其进口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2015年的25%。而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领域比较广,主要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是把投资的眼光都聚焦在石油资源上。
可见,不管从过去、现在还是从各国从非洲进口石油量的多少上看,温总理的反驳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建立在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真诚友谊上,中国掠夺非洲资源的说法不堪一驳。中非友谊建立在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非的友谊是牢固的,“故交如真金,百炼不回色”。任何人想挑拨中非的合作友谊关系都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