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迪拜这个海湾的“梦幻之都”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但是,这次让人惊叹的焦点不再是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奢华建筑,而是自称“日不落”企业的迪拜世界公司近日出现的大规模债务违约。迪拜世界,这颗曾经贵为迪拜经济王冠上的宝石,逐渐褪去了耀眼的光芒。
迪拜,这个富人的“享乐天堂”,曾经让多少人心驰神往。极尽奢华的度假场所吸引了各国游客蜂拥而至,在这个地球上不断出现奇迹的地方,世人看到了现实版的天方夜谭。即便金融海啸覆盖全球,也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个用“石油美元”堆积的城市将面临灾难。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全球金融市场猛烈震荡,迪拜日落,神话破灭。迪拜危机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这是近段时间国际、国内社会热议的话题。笔者归纳各种评论,“迪拜的兴衰与其地产开发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是为主流声音。一个高度倚重高端地产和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城市,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泡沫风险,“高投入、高负债、高回报”的城市发展模式下,只能成就“脆弱”的奢华。
迪拜危机发生后,我国一些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出面澄清与迪拜关系不大,业内分析人士综合各方因素也认为,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有限,对此不宜过度反应。但是,有句话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迪拜的发展模式来看,我们是否能看到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子?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违背中央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挑战18亿亩耕地这个不可逾越的红线,不顾当地实际和群众需要,建设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资本、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催生出了一个又一个“水涨船高”的地王,漠视蜗居在城市中的人们的民生需求。
古人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虽然迪拜与我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迪拜神话的破灭对我国经济发展仍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过度依赖房地产、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只会催生出虚假的繁荣。在今年我国经济“保八”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只有继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改革,才能使经济进入自主平稳增长的轨道。
更要切记,奢华的高楼大厦远不如老百姓日益殷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