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备受社会关注的农夫山泉、统一饮料“砒霜门”事件今天有了最终调查结果。海南省工商局6日称,根据21天的深入调查,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仪器老化方法不标准成主要原因,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海南省工商局在历时21天的深入调查后,总算给“砒霜门”事件定了性,“砒霜门”是物的问题而非人的问题,更不是海南为保护本土企业采取的恶意打击手段,而是老化的检测仪器冤枉了农夫山泉和统一饮料,属海口工商局“程序不当”而非“动机不纯”。
海南省工商局此言一出,舆论再次哗然,质疑和板砖不断,很多人认为这个不痛不痒的调查结果有和稀泥、息事宁人之嫌,是相关部门在避重就轻的推脱责任。到底真的是仪器老化还是把罪责栽赃到仪器,相信公众心里都有杆秤。其实国家在精密仪器的管理上一直都非常严格,所有仪器每年都会由上级计量单位进行检查复核,确定精确度和使用年限,精确度不符合要求和超过使用年限的仪器是不允许使用的。再者说,老化的仪器怎么就单单误查出有毒物质砒霜,却误测不出其他成分呢?作为一个合法有权威性的检测机构仪器老化,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渎职。
如果真如海南工商局所讲的仪器老化问题,那么我不仅要替海南人民担忧,因为在查出砒霜之前使用的很多生活物品,都是通过该检疫中心检测的,这样一台失准的仪器会不会错过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入境呢?而从海南出境发往全国的物品同样也会有这种风险,如果没有这次的“砒霜门”事件,该检疫中心的仪器仍然会“带病工作”,或许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还会因此漏网,这其中的风险想想都令人害怕。这样看来我们似乎还应该感谢“砒霜门”事件的发生,感谢海南工商局,是他们发现了那台后患无穷的老化仪器。
把责任推给仪器老化,难以给公众一个足够的说服力,我们不但质疑仪器老化的真伪,同样也质疑他们这种本系统内上级查下级的调查取证方式。本省的调查组岂能自找不愉快,虽然上级部门的调查在理论上程序规范名正言顺,但谁都明白本系统内上级查下级永远都是隔靴搔痒,也难以查出根本性的问题,没有人会白痴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仪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不管是老化还是栽赃,人永远都是主观因素,不能让仪器成为替罪羊,那样的话势必会损坏有关部门的公信力。所以说有关部门在面对错误和真相时要敢于承认,那样即便是错了,同样还会获得人们的尊重。(丁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