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蒋恩钿在自家花园中种植月季 |
“五大道”里居住过太多名人,而我们所知又是如此有限。采访“天津小洋楼”至今,随着读者对我们的关注日益增加,各方面线索也不断汇聚。当“睦南道补白”刊发后,两天来接到若干读者电话,经他们热心提供线索睦南道上的名人故居又丰富了两处。
一个是为新中国园艺种植事业做出贡献的“月季夫人”,一个是追随特务头子戴笠的“军统财囊”,另外我们还寻觅到了已经“消失”的吴调卿故居,无论这些房子今天住着怎么样的人,百年睦南道因为这些人物而越加丰满了。
【睦南道97号】
蒋恩钿是江苏人,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她就读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时曾与钱钟书、曹禺是同班同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蒋恩钿与丈夫陈谦受从美国回到北京,常去一位旅欧华侨吴赉熙家中做客。吴先生热爱月季,倾平生精力,引进了国外200多个月季新品种,常常在自家院中邀请客人赏花。1951年,吴先生去世,有财力、懂英文、家中有大院子的蒋恩钿接受了吴先生的重托,把400棵月季移栽到自己北京的家中并精心培育。1953年,蒋恩钿的丈夫到天津工作,一家人居住在睦南道97号,这400棵月季花又从北京搬到了天津睦南道。蒋恩钿在家中园子里为月季松土、剪枝、浇水、施肥、扦插繁殖,并通读了吴先生留下的有关月季栽培种植的书刊,经过5年努力,她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月季花种植高手。
1958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专程到天津看望他的清华老同学陈谦受、蒋恩钿夫妇,当面邀请蒋恩钿帮助北京为迎接国庆十周年进行城市美化工作,并明确提出希望能在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周围建一个月季园。蒋恩钿经实地考察,在丈夫的支持下,把自己园中的月季花全部捐给了人民大会堂月季园。到国庆十周年前夕,数百种月季不但准时绽放,而且完全按照蒋恩钿事先设计安排的颜色、组成的图案开花,为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增添了缤纷的色彩,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称赞。
人民大会堂月季园成功后,蒋恩钿应北京园林局之邀出任顾问。1963年5月中旬,天坛公园迎来当年第一个月季花季,一些重要领导人如朱德、陈毅、郭沫若等都到天坛月季园来观赏。一次,朱德、陈毅一起来到月季园,蒋恩钿也在场,陈毅对朱德说,你是“兰花司令”(朱德喜欢养兰花),然后指着蒋恩钿说,你是“月季夫人”。于是蒋恩钿便得名“月季夫人”。
蒋恩钿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月季文献,写下了许多实验记录。她考证出:月季产于中国,而并非来自欧洲。史料证明,1806年(清嘉庆11年),英国胡姆爵士在广州郊区花地将四种中国月季带到欧洲,从此使中国月季走向世界。蒋恩钿的这一发现打破了中国人认为月季玫瑰来自欧洲的传说。与此同时,她不但恢复了家里的月季园,还和天津园林局的工程师一起,帮助修建了天津睦南道月季园(睦南花园)。从1959年至1966年间,她帮助京津地区先后建了4座月季园。
1975年,67岁的蒋恩钿因乳腺癌术后问题,在天津去世。(专家支持金彭育记者马樱健苏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