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讯(记者赵宝起实习生刘波)夏天人们常遭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人感觉奇痒难忍。天津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陈丹提醒广大市民,被蚊虫叮咬后,切忌乱抓乱挠,否则容易造成病菌感染。
蚊虫叮咬最忌抓挠:被蚊虫叮咬后,多会在皮肤上形成红斑、丘疹,有水泡,在皮肤科中被称为“丘疹”或“丘疱疹”。一般来说,情况较轻的一两天就会自愈,严重的需要10天甚至两周的时间才能减退。被蚊虫叮咬后,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抓挠止痒,而这正是被叮咬后最忌讳的。抓挠可能将皮肤抓破,进而感染病菌,还可能越挠越严重,形成黄水疮或脓疱疮。
可用碱性物质止痒:被蚊虫叮咬后最主要是止痒。蚊虫叮咬时,会分泌一种酸性物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弱碱性物质进行止痒。可以用肥皂水、食用碱面水、洗衣粉水等呈碱性的溶液涂擦或清洗被咬处,能有效止痒。还可以在被咬处涂抹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人来说,花露水中的薄荷、樟脑等成分会产生过敏反应,应该慎用。被蚊虫叮咬后,不主张使用激素性药物。一旦使用将会给创面带来色素沉着,并可能导致创面皮肤萎缩、继发感染等症状。
轻度感染可用抗生素:蚊虫叮咬处发生了轻度感染后,可外涂一些抗生素软膏。如果起了水泡,要及时到专业医院把泡液放出。如果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继发感染症状,应尽量避免使用外用药,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疗。若被无名蚊虫叮咬,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擅自在创面涂抹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