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办案人员透露,桂林市的这名女接待员白园对假借领导名义报账其实也心存顾虑,一个月仅敢报一两回。但几次得手后,她就大胆了。“因为她发现,只要有‘领导签字’,几乎没人问。渐渐地,她报账越来越频繁,到后来,几乎每两三天就报一次”。
据了解,当时,白园所在的区已经实行公务费用会计核算制度,即区委、区政府成立会计核算中心,隶属辖区财政局,主要职能是对区直机关各部门、单位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等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在各部门、单位原拨款方式、财务自主权、资金支配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和监督会计核算业务。纳入中心核算的部门、单位取消会计岗位,只保留一名报账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报账。
报账员主要负责审查整理本单位的收支原始凭证,履行本单位内部签批手续,本人签字后交会计核算中心办理结算等。报账程序为对预审合格的原始凭证整理、归类,核算凭证的张数、金额后填写经费报销审批表,在经办人、报账员、审批人签字后由报账员交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初审、主管会计审签后出纳根据审核单据的金额填写现金支票或转账支票交报账员支取或转账。
有专业人士称,白园所在区的公务费用会计核算制度不可谓不完备。而且因为报账较多,曾有核算人员怀疑过白园,但因她有“领导签字”,也就没人敢说什么。
对于白园如此肆无忌惮地冒充领导签名骗钱,一名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关键问题在于,看似完备的程序实际上缺乏公开度和透明度,才使得简单的领导签名成了财务上的“尚方宝剑”。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说,长期以来,对公务消费一直呼吁进行有效的规范、监督,但问题依然严重。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一些公共财政的资源在使用时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的审批程序。目前也存在一些审批程序,但是这种审批程序可能是各部门自己就可以决定的,或者是各地方在行政系统内部就可以决定的,缺乏外部的监督和制约。其次,这些公共财政,特别是支出这一部分的使用情况并没有对社会足够地、及时地、充分地公开,因此,公众无从知晓,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监督规则就很容易被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