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是第41届世界邮政日,天津首家邮政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市民们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整版5分银、3分银、1分银大龙邮票、蓝军邮、整版庚申年猴票等珍贵邮品,还能看到从北京中国邮政博物馆远道而来的“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和“费拉尔手稿”两件国宝级珍贵文物。
广大集邮爱好者还能于今天午后在博物馆现场买到天津邮政博物馆开馆纪念封等邮品,邮政公司提供加盖邮戳服务。

“红印花小字当壹圆”
华邮珍品举世闻名
专程从北京来的国宝级珍邮“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其四方连邮票素有“华邮之王”的美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大清邮政成立不久,因开办汇兑、包裹、保价业务,缺少高面值邮票,便将上海海关造册处保存未用的三分印花税票临时加盖作邮票,以应急用。其中小字“当壹圆”邮票印制了50枚,后因票面上“当壹圆”三字太小,决定改印大字“当壹圆”。经查证,“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存世量仅30枚,加盖八卦戳的旧票仅一枚,为传世孤品。

“费拉尔手稿”
价值无法估量
“费拉尔手稿”为清代中国海关造册处德籍雇员费拉尔留下的手稿。清代邮政1878年起发行邮票,至1911年先后发行了大龙邮票、小龙邮票、慈禧寿辰纪念邮票、蟠龙邮票等。“费拉尔手稿”是中国邮政史上珍贵的文物史料,价值无法估量,尘封一个世纪后于1991年重见天日,曾在2003年四川绵阳亚洲邮展上展出,两名武警荷枪实弹24小时守护。
古代“车辙石”
比罗马古道早一个世纪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一些不同时期的“邮政文物”:秦汉时期河北省井陉古驿道的“车辙石”,比罗马古道还要早一个多世纪;刻有“邮”字的清邮政工服的各种纽扣,代表不同的级别和分工;光绪24年的邮政老护照、大清邮局的信筒、印有邮差和信差不同字样的马甲、大清邮政邮戳、大清邮政给收件人的回执……从中可以了解到天津何以成为近代中国邮政的发祥地……
大清邮政津局旧址于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邮政博物馆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分序厅、邮驿与其他通信组织、邮政、集邮四大板块;展示内容时间跨度分五个阶段,即古代邮驿、近代邮政创办、大清邮政时期、中华邮政时期、人民邮政时期。
该馆位于和平区解放北路与营口道交口,每天9时至16时开馆,周一闭馆,除珍宝馆外,免费对观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