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丛屹
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市场,源于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对商品房价格而言,地价(包括政府部门围绕房地产开发的行政性收费)、贷款利息、开发商垄断利润,是压在其上的三座大山。兼有货币政策配合,多部门利益纠缠一起,上演房价“无间道”。是造成中国房价问题难解的根本原因。
据称,温总理近日在澳门视察时表示,“内地房价就是压不下来”,“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如果真的买不到房,可以考虑用先租的办法”。总理的无奈,百姓何以承受?
但笔者坚持自己的认识,自08年起,就一直鼓吹保障房建设。前一阶段,从新国十条出台,保障房建设由中央喊起,近期何以声音又减弱?接近年底,各地方政府能否完成进度?
房价的理顺,靠打压是不够的,根本在于供需结构的理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需要保障房建设供给满足,否则,供需结构难以理顺,价格自然就会走上畸形发展。
近期内,听到更多的是“限购、限贷”等限制需求的措施。对此,笔者认为,特定时期,为稳住房价这一重要资产价格,抵御通胀和热钱炒作,限制商品房需求是必要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但切勿“一刀切”,应当区别对待保障性住房供给中的购买和贷款,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优惠。也就是说,应当实行“严商品房,宽保障房”的政策,有堵有疏。
为此,建议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针对这一时期的特点,针对保障房的建设和供给,联合研究商讨并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以奖代补”,继续支持鼓励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严格执行土地供应中的保障房用地比例;另一方面,给予中低收入者购买保障房以更多的优惠和补贴,对保障房购买贷款(包括使用公积金贷款)给予更多的利率优惠。
唯此,缓解民生之痛,分担总理之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