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网讯:由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王公懿艺术展,将于12月7日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将持续到本月26日。12月8日还将在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多功能教室举办“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些问题”的学术讲座。
王公懿的名字,对现在一般的年轻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个名字与另一位20世纪中华女中豪杰秋瑾联系在一起。她的黑白木刻《秋瑾》在当时代表了中国版画的新气象,为艺坛所熟知。而王公懿本人没有沉浸在这种情景中,她从所获的成就中脱身而出,潇洒地“巡游”于欧美各地,运用各种不同媒介,创作出许多跳出既有的成功样式、回到个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此次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王公懿艺术展”共展出王公懿不同时期创作的150余件作品,涉及水墨、书法、版画、摄影等不同媒介,是王公懿2007年在广东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王公懿版画展”后的又一次大型个展,是王公懿近年来艺术创作的一个总结。
王公懿的作品既吸收于传统文化的养分,又不拒绝西方艺术的影响,“瞻前顾后与古今之间,左顾右盼与中西双向”,既传承中国文化传统,又吸收西方文化养分,以“不信人间有古今”之信条为其创作出发点,结合个人的特质、经历,以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激情,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创作了大量的高质量作品,以一个艺术家的方式演绎了生活和艺术的奇迹。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放弃了使其获得“成功”的创作模式,遵循自己的内心召唤,而改行其他,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因为这个“成功模式”在现实中诱惑太大了,放弃意味着失去很多,从物质到精神。这种“自我放逐”之路在现实中通向世俗的“磨难”,持之以恒地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已属难得,更难得的是在新的创作模式下还不断地取得成就!真正的艺术家就应是这样的人。艺术家视世俗“磨难”为提升个体心灵境界的必须之途,是艺术创作之幸福。唯如此,才能称其为艺术家,王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也是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记者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