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2011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拉开大幕,但每场招聘会的结果却难让招聘企业和大学生满意。大学毕业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
市人社局中天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部长刘凤景昨日表示,天津市2011届毕业生总数将达12.3万人,比2010届的11.8万略有增长,但无论是就业环境和岗位数量,明年就业情况比较乐观和宽松。
“天津市引进的700多个重大工业项目,目前已有570个到位,这些大项目将提供很多适应毕业生的岗位。现在大学生认为就业难,企业认为招人难,其实都是人才对接难。”针对近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刘凤景给出了三点建议。
高盲目性
近八成不满现任工作
据最新调查显示,仅有24%的2010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工作满意,76%表示不满意。其不满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点:“个人发展空间小,找不到发展方向”“经济压力太大”“工作压力、强度太大”。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普遍感觉到,应届毕业生岗位期许太高,而且上手慢,频繁跳槽。很多毕业生病急乱投医,盲目性很高,看着专业和岗位相似就投简历,上岗后才发现不合适,重新再找。
支招 职业规划从大一开始
对此,刘凤景指出,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就应作为学生必修课。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涯规划和职业定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也不去主动了解,毕业时难免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优势、劣势、潜能等缺乏科学分析,求职就业一窝蜂,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像赶集一样参加招聘会,四处撒网,没有明确目标。“有的毕业生是学国际金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时却只跟着其他同学,随大流找感觉,根本没有自己的终极目标。”
高跳槽率
企业对应届生印象差
毕业生对工作不满,企业又是什么态度呢?昨日记者采访到一家较大规模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当问到招不招应届本科生时,他果断地说:“不考虑!”该负责人表示:“应届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吃苦,工作状态差。我们花掉很多成本去培养这些‘职场菜鸟’,有一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流失率却很高。”
南开区某社区医院人事处负责人表示,与一般单位不同,医院既是教学单位也是用人单位,最近几年,他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最后一年的驻院实习期间,要么频繁出去找工作,要么复习考研,导致临床实践能力明显降低。这位负责人建议学校要引导毕业生重视实习,并跟踪考核。据天津市不完全统计,2010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已达六成以上。
支招 应建立分段就业理念
针对这类情况,刘凤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模式已经替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统招统分制,毕业生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分段就业,先就业后择业,通过准就业实现最终就业是今后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然而,多数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目的认识不清,更不能尽早进入工作岗位锻炼,以至于毕业一两年后仍被用人单位定性为无工作经验,长时期等待就业。”
高期望值
理想现实差距大
本月刚刚结束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上,又一次上演了众毕业生挤独木桥抢金饭碗的画面。据市劳动部门的最新调查发现,2010届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还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对薪水、福利待遇等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某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非要走独木桥——考公务员;有的希望进大单位,对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支招 中小城市藏就业良机
刘凤景表示,“孔雀东南飞”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毕业生都扎堆在东南部地区,集中在大城市,怎能就业不困难。随着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大城市的地域面积、人口密度等客观条件已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相反,一些中小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高出大城市几倍,甚至十几倍。中小城市从城镇建设到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的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富有朝气、敢于创新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