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来华裔“虎妈”的事挺热。
这位“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等。她的“事迹”还登上最新一期《时代》杂志封面,题目就叫《虎妈的真实故事》。
对于国内严格要求子女的父母来说,“虎妈”的一些做法当然很“熟悉”。但是蔡美儿的做法放在今日中国,肯定会被批得体无完肤。因为大家执意“打倒”的就是这类不人性的教育方法。但我最感兴趣的,倒不是对教育方法的探讨,而是以中美两国为代表的两种文化对于教育的态度。
当我们这里对一些“中国虎妈”大加鞭挞时,当我们整天呼吁不要“摧残”孩子心灵时,当很多人心里以美式教育为世界模范时,却在美国主流媒体上见到了“虎妈”。《华尔街日报》刊发对《虎妈战歌》的书评,题目是《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英国《金融时报》则一语双关地表示,中国的教育“强度”震惊世界;《时代》在报道中写道,蔡美儿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失败者”?
这里,我们觉得人家的教育方式好,总是向往着西式的宽松教育模式,担心自己将来在教育上越差越远;那里,他们却觉得中式教育更有强度、有效果、更成功,担心将来被中国人超越。《纽约时报》在对“虎妈”相关报道中援引一位官员的话说,这使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
这真的有点像“麻秆儿打狼——两头害怕”了。到底哪种教育模式更好,姑且不论。只是想说,外人的视角也启发我们:哪种教育模式都不是“万能灵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