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2月20日,倪萍携新作《姥姥语录》来津与广大读者见面。电视上的倪萍亲切、自然、感性,现实中的她,还是亲切、自然、感性,没有矫饰、没有矫情,健谈而又讨人喜欢。
读《姥姥语录》,认识了电视以外的倪萍。她跟记者聊着自己的书:“这个社会诞生什么样的人,跟这个时代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爱惜我们的水,爱惜我们的空气。好多读者说看完《姥姥语录》就想回家看看父母,聊聊天,给父母做顿饭。这就是共鸣。”
《姥姥语录》是描述,更是回味,在家长里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睿智、幽默的老人,也更走进了倪萍,一位真正让人敬爱的公众人物。对倪萍来说,姥姥是无处不在的。她说:“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想不受影响都不行。书里很多细节,家人看了都觉得哎呀,这些事如果不重新说一遍都忘记了。我不是职业作家,从来没想过积攒下生活的细节去写书。但我是有心人。我点滴的成长,姥姥带给我的东西特别多。姥姥从小对我特别用心。我在生活上也对姥姥确实特别精心。有人说你们总这样,多累啊。姥姥说习惯就好了。生活中为人处事很多都是习惯。”
当初主持节目,倪萍一贯随和自然的风格给许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有自己的道理:“人家说你又没上中国传媒大学,怎么就能主持节目,还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我是话剧演员,主持节目应该最会抑扬顿挫说话,但是,主持的时候,导演给我的稿子我都把它们打碎,用平民化的语言说出来。比如‘阳光灿烂,繁花似锦’我就说‘哎呀,太阳把人晒的晒倒了。’这样没有文采的话敢在电视上说,我觉得这是说给观众听的,我说着你接着。”
《姥姥语录》顾名思义,记录下姥姥说过的话。其实,在倪萍看来,跟姥姥说话就要专心。她说:“我妈跟我说话我就是边干自己的事边听,但是姥姥跟我说的时候,我就专心听。如果边干活边听,姥姥就会说:‘哦,你忙吧,我待会说。’她一定是有事才这样,我就放下活专心听。我们单位填表,填自己的老师是谁,我就填姥姥的名字‘刘鸿卿’。她说:‘哎呀别写我啊。’我说:‘你就是我的老师,我的一部分错误你还要负责。’姥姥会影响你,她这种老师在做人方面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有些为人的东西是最基本的。”
谈到姥姥,倪萍的眼睛总是闪光的:“姥姥跟我一起生活的这些年,家里谁回来晚了,留的饭是提前盛出来的,而不是大家吃剩下的。这些小事都是习惯,家里人都习惯这样的生活。比如苹果放在那,孩子过去肯定拿小的吃。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姥姥教育我们到单位不做讨厌的人。如果单位暖壶空了,我们肯定会去重新打一壶开水回来,桌子上有水,肯定是拿抹布擦干净。姥姥总说,人越活越孤单,那是自己做讨厌人的事了。”(记者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