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专题  >  国际专题
关键词:
 视频报道——
 
实拍:新西兰地震哀悼日举国哀悼现场
新西兰地震中国失踪人员名单更新已减至23人
新西兰地震最后9名遇难者身份确认 含4名中国人
  新西兰首席验尸官尼尔·麦克莱恩16日确认了今年2月22日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地震中的最后9名遇难者名单,其中包括4名中国人(均为女性)。……详细内容
更多
 最新消息
·新西兰地震或致180人死 部分遇难者或集体掩埋
·新西兰又发现3名地震遇难的中国公民 均为女性
·新西兰基督城3万人哀悼遇难者 威廉王子参加
·新西兰重点调查地震中建筑物坍塌造成伤亡原因
·新西兰媒体炒作:中国遇难留学生家属要求多赔钱
·新西兰地震已造成166人死亡 预计最终将超过200
·新西兰报纸用中文感谢我救援人员 地震搜救结束
·新西兰总理:重建基督城市中心可能需要十五年
·新西兰地震遇难人数升至160人
·新西兰举国默哀痛定思痛 死亡人数或达240(图)
·新西兰地震遇难者升至159人 仍有多人失踪(图)
·新西兰举国为克赖斯特彻奇遇难者默哀
·华人摄影师含泪记录新西兰震后瞬间(图)
·新西兰华人地震援助小组开展留学生灾后安置
·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在新西兰地震中无伤亡
·新西兰地震失踪华人亲属抵达基督城 提三点希望
·基督城地震 被毁雕塑下两密封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更多
  背景介绍
时间: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51分;
地点: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市;
事件:当地发生里氏6.3级地震;
震中:距离克赖斯特彻奇东南10公里的利特尔顿,离市中心较近;
震源:距地表深度约为5公里;
伤亡:多人死亡,部分建筑倒塌,道路扭曲。
新闻背景
每年地震上千次: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该区的地质活动频繁,新西兰每年有1000多个地震报告。
7级以上地震频发:1900年以来,新西兰平均每两三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次。
 地震应急须知——

一、顾及自己与家人的藏身之处

  首先要在中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劳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大地震时,灭火很重要

  大地震时,不可能找来消防车来灭火。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早期灭火很重要。地震时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出现小晃动时,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再一次关火;第三次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点较近的地方。

三、地震发生后不要慌张的向户外跑

  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从高处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

四、准备好梯子、绳索 便于逃生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因此要有一但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生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五、在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是很为危险的。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落下来砸伤人,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反而更安全。

大震来临时,该如何避震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

  震时每个人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图片报道——
新西兰震后惨状
人们走上街头避难
汽车被毁
房屋被毁
北方网新闻中心·news.enorth.com.cn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