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历史并不全是由风口浪尖的人写就的,时代的大潮里也有无数小人物的奋斗,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平凡人生,他们的曲折命运,更应是媒体关注的——这里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口述实录
- 采访时间:2011年5月4日
- 采访地点:天津市少年宫
- 口述者:刘英 张芳 于和平
- 讲述背景
今年5月12日是四川经历汶川大地震整三年的日子,在此之前,“天津爱心小使者”参加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天津市少年宫、黑龙江省儿童活动中心共同发起举办的“爱心小使者访问地震灾区”活动,三位讲述者参加了这一活动。看得出刚刚从四川地震灾区归来的他们,感慨很多,目光中的羡慕、话语里的钦佩,以及讲述时的语气,说明重建的绵竹、汉旺等地,无论是民居还是学校,无论是社区还是公共设施,远比想象的更美丽。他们为灾区的百姓高兴,为灾区的孩子们自豪……
的确,如今灾区的景象到底有多美?没有亲眼所见的人,很难想象,就连四川人都说,没建完时他们也没想到会这么美。但事实上,重建的灾区建筑,不仅在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上是一流的,外观造型和整体布局也是一流的。
照片记录了灾区的新貌,讲述带回了灾区的信息,深信每个人即使不能像他们那样耳闻目睹,也能体会到一个不是童话的童话,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两个汉旺都难忘
能带着孩子们一起访问新旧汉旺镇,心里特别激动。说实话,三年前地震时汉旺镇的惨景依然历历在目,想忘都不忘不了。后来时不时地从电视里看到正在建设中的汉旺,虽然了解了一些情况,那也比不了亲眼所见呀,您说对不对?
5月2日一早,我们坐上大巴去绵竹和汉旺。其实这两个地方离成都很近。从成都出发向西北方向车行一个多小时,就可穿越德阳、绵竹到达汉旺镇。
初夏的四川很美,通往汉旺镇公路两旁的景色,随便截取一段都能入画。点点片片红红黄黄的烂漫山花,很随意地织出了这片土地上的秀丽;绵绵延延层层叠叠的绿树青竹,毫不张扬地给予了这里所有山川的葱郁。说实话,从成都到汉旺镇,如果没有意念中的烙印,很难相信三年前这里发生过大地震,也很难看到灾难留下的痕迹。
我们先去的是老汉旺镇。听四川的老师说汉旺镇与汶川仅一山之隔,相距30余公里,在地震中同样遭受重创、5000多人遇难。其中包括东汽中学正在上课的学生。他说当时东汽六个班200余名学生,几乎无一逃出。后经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武警官兵和志愿者的全力营救,部分孩子获救……
我们去的那天,空中飘着细雨,车从平坦的公路上突然拐向一个幽静的岔路口,这一拐就像影院一部灾难片突然开演:倾斜的楼房、堆积的废墟、开裂的道路、悬挂的路灯、折断的招牌、散落的衣物……没想到这条短短的路,让定格的灾难由远及近亦真亦幻地呈现在眼前。后来,听镇里的工作人员说,这片废墟三年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未经允许外人不得进入。
这条路从公路通向汉旺镇的,缓缓上行可见建在半山腰的汉旺镇,似依偎在一座像半圆屏风的山上。路尽头是原汉旺镇政府大院,现镇政府副镇长杨桂芝介绍院内原本有一座U形的楼房,但我一点也想象不出办公楼的原有模样,却可以清楚地看到U形的巨大废墟堆,废墟凹进去的地方原有过完整的宽台阶,台阶尽头有一棵古老参天的银杏树,银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废墟堆上,依然可见半露半埋的塑料文件袋、坐椅钢腿及破旧衣物,但更扎眼的是一簇簇一丛丛盛开的缤纷小花,让人不禁联想也许是小花眷恋这块土地,也许是要相伴长眠地下的主人。听杨副镇长说,地震时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正准备开会,楼内23名正在工作的干部全部被埋。后来,营救人员从废墟中找到5名干部遗体,其余人员永远留在了他们工作的岗位上。
如今,老汉旺镇已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地震遗址公园,因此这里的一切都被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2点28分。记者看到镇政府大院对面的汉旺镇幼儿园,地震当天的学生值日表、地上凌乱的书本和书包似乎在诉说着当时孩子们逃生时的恐惧。一幢楼上,晒着两件褪色的衣服,像是主人刚离去不久;东汽中学四层高的教学楼只剩下几面隔墙;二楼以上的水泥板仅由断续的细钢条连着,齐刷刷竖着悬挂在倾颓的残壁上。二楼以下,几乎完全呈粉碎状堆积;旁边的主楼也严重变形,许多空洞洞的窗口外,悬着几条用窗帘连接成的长布条,显然是一条条逃生索;东汽广场上的钟楼依然矗立着,不远处是东汽厂震损的车间……杨副镇长说,这里唯一的变化是广场上多了一块纪念碑。随着她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那是一条“飘扬”的黄丝带,在青山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那天施工人员正在东汽广场上进行最后的清整,以准备迎接“5·12”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因为那天,遗址公园还将对社会试开放一天。杨副镇长还说,汉旺镇将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打造地震遗址公园,包括建成全国最大的减灾避险培训基地,与汶川、北川、都江堰联合打造成国际知名地震遗址旅游线。同时打造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修建大型的生态园,集生态养殖、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此外,还将修建一个雕塑家园与生态园相互映衬,突出旅游价值。另外,国家非常重视灾后重建中对文物古迹的重建和修复,很多历史文化遗迹都纳入了国家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其次,“5·12”特大地震客观上留下了很多令人震撼的遗迹,如东汽厂废墟、汉旺老城区、汉旺钟楼等等,这些地震的“印迹”极大地丰富了汉旺的旅游资源……
可以说,新旧汉旺镇的强烈对比,本身就是最大的旅游看点。新汉旺镇建在距老汉旺镇3公里处,车驶出老汉旺镇眨眼便看到不远处,有一幢幢充满徽派建筑风格的三层小楼,楼间有溪水流过也有小桥点缀;有红花环绕也有绿树挺立。眼前的一切,仿佛影片导演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突然从巴蜀四川切换到吴越江南。说实话,面对像诗又像画、现代又传统的新汉旺镇,谁都得感慨。要说,世界上比中国发达先进的国家很多,人类历经的灾难也很多,但哪也没做到像中国这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新汉旺镇还有一特别让我感慨的是,负责援建的无锡市真了不起,他们将川西风格和江南元素有机融合,可谓给巴蜀大地留下了一张个性鲜明的新名片。汉旺镇的彭大姐原是天池煤矿的工人,地震时,丈夫连同山脚下的房屋顷刻间逝去,沉痛的打击让她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如今,刚刚搬进新房的彭大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女儿已经考上了大学,现在新房子也拿到手了,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有意思的是,在成都回天津的飞机上,邻座的吴先生家也在汉旺镇,他说虽然家人生命都躲过了劫难,但家庭财产却荡然无存。地震过后,他曾站在家门口想:什么时候才能再有家?什么时候才能坐在宽敞明亮的屋子里看电视?那时他迷茫含泪问青天,根本没想到短短的三年,他的家人不仅拿到了新房的钥匙,而且还拿到了政府的补贴。他对记者说,“做人要讲良心,这么大的灾难,这么多的灾民,国家压力肯定比老百姓大得多。所以我们这里的许多老百姓都说,真没想到新汉旺镇建得这么快这么好,大家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全国人民。”看得出,吴先生这番话发自肺腑,动了真情。
重建的小学真漂亮
走访绵竹七一大西街小学,是“爱心小使者访问地震灾区”活动之一。没到这所学校前,我已经把它想象得很漂亮,没想到事实上它比我想象的美丽得多。最有意思的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绵竹七一大西街小学,与剑南春酒业有限公司相邻,所以我们一下车就闻到了淡淡的酒香,让大家人不醉心醉。
听这所学校的小讲解员说,他们学校建于清乾隆十年,起始校名为晋熙书院,是闻名巴蜀的名校。写在校园里的对联——“华轩蔼蔼他年到 绵竹亭亭出县高”,既是老百姓对大西街小学的赞誉,也是对它的评价。三年前,大西街小学被地震严重毁坏,整幢教学楼上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窗破门落千疮百孔,当时他们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问老师“学校震坏了,我们到哪去上学呀?”。老师们也无言以对,因为他们也不知何时能重建学校,不知何时才能走上讲台……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相隔不到两年,去年的1月26日,由江苏镇江的叔叔们就将他们的新学校建好了。最让他们感动的是,新学校由中央组织部2341万元的“特殊党费”全额援建,所以,现在他们原有的校名前加上了“七一”。在他们的学校大门口,我们参观了红绸托起党徽的“党恩”雕塑,黑色大理石碑座上刻着“铭记党恩 立志成才”8个字。
这所重建的学校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不仅外貌很现代很漂亮,而且功能很齐全很个性,完全可与天津条件最好的小学相媲美。七一大西街小学有两个校门,一个校门很现代,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校大门与操场、教学楼形成学校主体,也就是该校的教学区。另一个大门很传统,大门两侧的对联写道:小学话身前名校百年存美誉 宏恩驰劫后故国一夜矗新楼。进入该大门看到的是原木青瓦尖顶平房,灰砖台阶、原石柱基,从设计到材质都与百年历史相呼应,以彰显晋熙书院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被称为书院区的区域,有牌坊、校史馆、惠风轩、书法室、晋熙书院等,最“牛”之处,是书法室里悬挂着的多幅全国知名书法家的大作。校领导说,七一大西街小学之所以得到书法家们的厚爱,跟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关心分不开,在灾后学校重建时,中国书法家协会曾捐赠了一千万元,并将该校命名为“兰亭小学”。
除了书法室是该校的特色外,这里的音乐心理教室也很有“故事”。听市少年宫于和平老师说,建设这些音乐心理教室也有我们捐的钱,开始有些不解,后来才想起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组织发起了“情系灾区小伙伴”全国少年儿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校外教育机构积极响应,我们每人都曾捐出一元零花钱。
灾区学校都把音乐教室称为音乐心理教室,为什么呢?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主任崔康杰说,大地震给灾区的孩子心灵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当时年龄小的孩子甚至出现目光呆滞、失语的现象,为淡化孩子心灵上的阴影,心理专家给他们支招用音乐疗法,即老师带着孩子们唱歌、在音乐中游戏等。此次与我们同行的江南老师,是黑龙江省儿童活动中心聘请的外籍老师,她来自美国,地震发生后应邀来到灾区,当时她就是采用音乐疗法帮助孩子们淡化灾难记忆,走出心理阴影,据说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那天,她在音乐心理教室给大家上课,她做了几次端杯、倒水、喝水、叹气等一连串动作,但却分别配放了不同情绪的音乐,然后让在座的孩子们讲解她此时的心情。放低沉的音乐时,孩子们说她“难过、痛苦”,放轻盈明亮的音乐时,孩子们说她“高兴、愉快”,放平静舒缓的音乐时,孩子们说她“休息、思考”,放激烈凝重的音乐时,孩子们说她“烦躁、气愤”……最后,她总结说音乐是没有语言的“语言”,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减少痛苦增加快乐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对!”

再见小英雄林浩
三年未见林浩,再见时感觉时光仿佛没有移动,他几乎没怎么长高,现在12岁的他,个头儿与天津八九岁的孩子相差无几,而且他那圆乎乎的小脸,让人也看不出已是“小小少年”。
我第一次见林浩,是2008年5月31日,我们市少年宫精心挑选出的10位爱心妈妈,带回14位灾区的孩子,当时他们当中最矮小也是最调皮的就数林浩。现在我翻看当时留下的照片,小林浩没一张站得直坐得正。而且我还记得,他时不时地弄出点“响动”,制造点小麻烦。当时把林浩领回家的爱心妈妈李颖回忆说,林浩挺不好管的,很有个性。那次同时住到李颖妈妈家的孩子,除了林浩外还有都江堰育才中学的张昌平,孩子来了以后,她想带他俩去看看天津最美的银河广场,昌平很高兴,林浩说什么不跟着,反复高喊三个字:“我想玩。”但她说,小林浩也有很突出的优点,大方、活泼、聪明……
说实话,林浩的个头儿看不出大变,但脸上的表情、讲话的内容、行为与举止却有了很大的变化。此次随我们活动一起来采访的各地记者都知道,林浩是个小小的“大人物”,脑瓜儿上的“光环”很多,他参加过奥运会开幕式、参加过天安门广场国庆60年的阅兵游行庆典;他是2009年全国“双百”中年龄最小的人物,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还是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出镜率很高的“小英雄”,现在采访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5月2日,林浩应邀参加8省市“爱心小使者访问地震灾区”的活动,一起前往主持绵竹七一大西街小学的启动仪式。那天,我发现林浩一早就来到了省儿童中心,跟当地的孩子一样和中心的老师亲热地打招呼。我知道对他来说,中心就像是他的一个“家”,地震发生后他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现在他还是中心跆拳道班的学员。
说实话,无论是面对镜头还是接受采访,小林浩已经很“老到”,回答的问题,讲述的事情既严谨又贴切,就连语气和表情都恰到好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小大人”。但是,我们一致认为,林浩的“成熟”,虽然可以看出有“培养”的结果,但却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看上去依然很可爱。最让我感动的是,主持启动仪式时,林浩起头和大家一起高唱《感恩的心》,有的孩子似唱非唱,有的孩子表情平平,但林浩每个字每句话都唱得很投入,动作也最认真最到位,与第一次看到他在天津唱时判若两人。
我发现林浩接受采访时,有问必答,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在成都的盐道街小学读五年级,爸爸妈妈在成都市打工。妈妈干保洁工作,爸爸在建筑工地打工。说到他曾在上海读书的事,小林浩笑笑回答说:“上海的老师、同学对我都很好。可是那里的房租和生活费太贵了,爸爸、妈妈压力太大,所以我们回到了成都。”有记者问:“你觉得上海好还是成都好?”聪明的小林浩一歪脑袋说:“都好。”还有人问:“现在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他脱口而出:“最高兴的是,天天和爸爸、妈妈、姐姐在一起。过去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我和姐跟爷爷奶奶住一起,一年见不到他们。那时别人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就说妈妈不好。现在我才知道,真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能做好吃的,还最疼我。”
记得林浩最“火”的时候,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曾担心,突然而至的那么多荣誉和关爱,会不会对孩子成长不利?会不会让这个山里娃失去纯真和质朴?当时天津爱心妈妈李颖曾有这种担心,她在小林浩最本色时对他说,任何光彩不会永存,一个人一次勇敢不等于终生伟大,你不能永远把自己当成小英雄,要不断努力进步才行。没想到,我们的担心有点多余了,眼前林浩真的很懂事很有礼貌,可以说比三年前进步很多。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四川少儿活动中心主任崔康杰说了,因为他最了解小林浩,小林浩还认了崔主任为“干爷爷”。听我这么说,崔主任笑了,说“其实这也是我们经常对小林浩说的,我们大家有个共识,对小林浩要跟对所有孩子一样。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孩子,要说地震时救人,并不只有林浩一人,据我们了解,灾区有不少孩子都是这样做的。比起那些孩子,林浩已经很幸运,得到很多了,所以,如果真心关爱林浩,真心帮助他成长,就是把他当成普通孩子的一员……”我还从崔主任那了解到,现在政府对林浩最大的特殊,是减免了他的学费,包括在儿童活动中心跆拳道班的学费。除此之外,他的其他费用,包括家里租住的房费、生活费都自行解决。
看得出儿童活动中心的老师们很爱小林浩,但他们的爱似乎更因为小林浩天真的相貌和超强的悟性。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李晓老师说,这小子真聪明,模仿力很强,学东西特别快,而且有表演天分。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小英雄”都讨人喜欢。的确,每当林浩出现在公众面前时,都非常自然,是表演又不是表演,比如他和姚明在奥运会上的新闻照片,姚明高举五星红旗,林浩挥动五环奥运旗。据说入场前两人才见面,但在入场式的行进中,他和姚明像老熟人似的一起往前走,时不时地微笑对视,那种默契和自然,甚至被外国媒体猜度“那男孩儿很像是姚明的儿子”。其实不光跟姚明“不见外”,跟国际影星成龙、跟世界球王贝利、跟香港笑星曾志伟在一起,小林浩同样“自然亲”,该说说该笑笑,难怪四川的老师们说,林浩的很多表现都是“自选动作”,没人教也教不了,说到底这小子就是个“小人精”。的确,林浩很有风采,用以配合大地震纪念活动的林浩新专辑的封面上,并不漂亮的小林浩却透着小男子汉的威风,透着质朴川娃的倔强,也透着中国男孩儿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