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它们虽不是跨国公司,更不是世界500强,但这些掌握高新技术的津门科技“小巨人”,仿佛一颗颗潜力无限的“金种子”,正发挥着“大作为”。记者从市科委获悉,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去年本市召开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会后,各区县各部门争相拿出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多生快长”。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76万家,实现产值5476.6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达977家,初步形成“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良好态势,成为本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小巨人”动力足活力强
连日来,记者在滨海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宝坻区九园低碳工业区、南开区科技企业服务中心、河西区陈塘科技商务区等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看到,设施齐备的实验室、鳞次栉比的厂房、聚精会神的研发人员、上门进行创业辅导的专家团队……科技“小巨人”飞速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可见一斑。
“近4年来,正因为有了天津市及高新区在人才、资金等方面10余项实打实的扶持政策,我的团队才能顺利研发出‘虚拟静脉穿刺训练系统’、‘急救医学仿真训练模拟系统’等全球首创的技术设备,并迅速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高端医教用品生产商,产品现已打入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天津无论是政策配套、创业环境,还是发展速度、未来潜力都是超一流的。”滨海高新区的“小巨人”企业——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政策措施形成强大合力
去年9月,本市召开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会,各部门不断强化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实力度,相继制订出台了包括资金、人才、知识产权、金融等在内的20多项政策,累计投入市区县财政资金12.63亿元,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1.61亿元,获得金融投入50亿元,组织了248个工作推动和服务组,累计走访企业2000余家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00余个。随着一项项筹划科学、落实到位的政策措施形成强大合力,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人员和创业团队聚集天津,在此落地生根。
全市开展“互看互比互学”活动,为各区县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强大动力。据初步统计,去年以来本市拥有超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区县和功能区达到8个,促进了1200多家传统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全市新建各类载体92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34家。各区县和功能区组织各类大型科技招商推介会近百场,累计达成引进意向项目2650项,签约项目1983项。
“小巨人”前途远大
据了解,本市现有的1.7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科技领域,虽然其数量仅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0%,但截至今年上半年专利申请量已达到全市企业的近80%,总产值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根据发展计划,到2015年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发展到4.4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880家,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毋庸置疑,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小巨人”将成为本市加快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和高端产业高地的强劲“加速器”。(今晚报记者马庚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