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昨日,天津市第一殡仪服务中心一期工程——骨灰寄存楼正式投入使用,第一批骨灰移存工作也将正式展开,骨灰盒搬迁总量达11万具,预计历时6个月,骨灰盒搬迁数量巨大,在全国也尚属首次。
存放量最大空间不足
天津市第一殡仪馆(北仓殡仪馆)是本市由国家兴建的第一座殡仪馆,也是全国骨灰存放量最大的殡仪馆。“老殡仪馆的葬礼服务设施规模太小而且陈旧,仅有3个悼念礼厅。由于追悼活动大多按习惯上午举行,所以排队拥挤现象时常发生。而且,殡仪馆内部总体布局不合理,很多都是平房,单层建筑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特别是在清明扫墓高峰日,加剧了拥挤状况。”市殡葬处处长王光华说。
据介绍,老殡仪馆内骨灰盒存放室只有116间,其中最早的盒室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墙体腐蚀严重,室内潮湿,十分不利于骨灰盒的安放储存。
开通9部热线方便咨询
据了解,新的殡仪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30100平方米,其中骨灰安放室7000余平方米,所有骨灰室都是恒温通风的,整体环境、安全等方面都更加到位。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骨灰盒搬迁总量达11万具,所以将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搬迁移存约3万具,其余的第2批搬迁完毕,预计历时6个月。为此,特别开通9部热线,以方便市民了解“搬迁手续”。
电子核对识别骨灰盒
“新骨灰寄存楼投入使用后,将采用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对所存骨灰盒进行管理。在骨灰盒、格位及大门口分别装入芯片,家属领取骨灰只需打卡便可完成核对,而且骨灰盒被移动出门,立刻就能识别其家属资料是否正确。此外,祭奠完毕放回骨灰一旦与原格位不符,会立刻报警。该骨灰存放核对技术在全国处于超前位置。”市殡葬处有关负责人称。
特别提醒
首批骨灰移存范围
1室—20室、36室—43室、51室—63室;鸾凤双栖楼双区、栖区(合葬室)。为保证家属安全,维护新骨灰安放楼秩序,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安放骨灰时,每盒(证)只进两名家属,按原存放年限顺延五年,未到期的只办移存手续,家属需持《骨灰存放证》及相关费用来第一殡仪馆办理移存手续。今后随着移存进度,将逐步对其他盒室进行移存安放,具体时间另行通告。
咨询电话:18222199841、18222199842、18222199843、18222199844、18222199845、18222199846、18222199847、18222199848、18222199849(记者单学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