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刘旭艳同志,女,32岁,1980年出生于天津武清,1999年毕业于天津护士学校后于总医院心内科工作两年,2001年9月被分配到武清区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在医院里的护理知识竞赛及技术比武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于2002年取得了天津医科大学自学考试护理专科毕业证,2006年取得了天津医科大学自学考试护理本科毕业证。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护理工作,2008年被武清区卫生局聘为局护理质控组秘书,2009年十月,被医院聘为神经内科副护士长,2010年8月被聘为ICU科正护士长,2012年被选为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刘旭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踏踏实实,以病人为中心,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助精神,主动配合护士长搞好科室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新护理技术项目,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刘旭艳善于与病人沟通,心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被她有效应用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记得2007年的一个夏天,科里收治了一位120急诊接来的养老院肺炎病人,没有家属陪伴,老人不与医务人员沟通,病室其他病友的关心也不予理睬,刘旭艳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来到老人身边,为老人买来可口饭菜,给老人端屎接尿,以护士独有的耐心、细心、体贴感动了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出了第一句话:“谢谢你,你真好”,后来通过与养老院负责人的联系得知老人患有抑郁症,平时不与人交流,有一个女儿在国外工作,已与她取得了联系,4天后能来到医院。家属来到后非常感谢,对刘旭艳的护理工作交口称赞,坚持要送给她礼品,被她婉言谢绝。刘旭艳常说护理人员工作的最大慰藉是患者的笑容、病痛的减轻、疾病的痊愈。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护理工作中不仅服务态度要好,工作热情、积极肯干。而且业务水平高低更是衡量一个优秀护士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她的输液技术在许多老病号中有口皆碑,许多老病员长期住院输液,血管萎缩,往往要穿刺五、六针以上才会找到血管,正常完成治疗。而刘旭艳在静脉输液方面往往技高一筹,经常一针见血,这并非是她天生就精于此技术,而是她工作多年练习总结而来。护理工作是需要充满爱心的,2008年5.12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看到四川的同胞处在危境之中,当此之际,身处危境中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援人员的心情最焦急,渴望被救助的企盼最迫切。当此之时,没有什么比最快出现在受伤群众身边更紧迫,没有什么比全力抢救群众生命更重要。早一刻到达灾区,就能早一刻挽救生命。刘旭艳于第一时间向院领导主动请战,尽管当时她的女儿仅3岁,完全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及家人的感想。奔赴四川后,首先被分配到青川前线,后来转到华西医院急诊科,每天工作10小时,在两周的时间内共接诊300余名病人,获得了天津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因工作能力突出,2008年7月被武清区卫生局聘为护理指控组秘书,负责武清区乡镇医院护理质量检查的记录、反馈、总结等工作,她的工作表现深得各级领导及同事好评。
正是由于刘旭艳的积极肯干,院领导于2009年十月任命刘旭艳担任内三科副护士长。担任护士长后她勇于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勤学习、严执行、深落实,公奖惩的管理理念,找出缺点,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带领本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基础护理工作。内三科是医院的神经内科,科内主要收治脑出血及脑梗塞的病人,病人往往伴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因此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治疗方面,更要体现出照顾、人道、尊重与帮助的基本内涵。刘旭艳同志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每天早到晚走,抢救病人时随叫随到。一次,科里收治了一名脑梗塞病人,晚上7点时突发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所有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刘旭艳接到医院通知后马上赶到医院,参与救治,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大便蹭的床上身上都有,家属情绪异常激动,已不能配合护理,刘旭艳主动将病人大便清理干净,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情况下,病床整理整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患者心电、血压、血氧趋于平稳,患者家属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与值班人员整理好物品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虽然晚饭没有吃,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一名危重病人抢救时,刘旭艳同志整整陪护了一个晚上,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休息室,经过两个小时的休整,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患者及家属的感谢信送到医院,这样的事情很多。但护士必须建立一种爱病人、爱生命的情感,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并将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护理工作中去,使之形成自觉的护理行为,使人性化护理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患者安全。护士们为患者剪(趾)指甲、协助病人做个人卫生,协助病人翻身为其拍背,擦浴,肢体功能锻炼等等,在刘旭艳的带领下,内三科的护理人员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付诸于实践,把护理工作的真正内涵发扬光大。使内三科成为天津市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于2009年十月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医院的二甲复审工作,并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赞扬。 2010年6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督导组来内三科检查工作,对内三科基础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感到非常满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由于工作的需要,2010年8月15号刘旭艳同志被任命为ICU护士长。刚到ICU时,护士长每天都是加班加点守在科室,从各类物品放置到科室各种文件、制度的完善修订;从病房、处置室、走廊、探视通道到值班室,休息室、更衣室等科里每个角落,从工作的每个细节到每个医生护士的值班、休息场所都面面俱到,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管理不仅仅是物品的管理,制度化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人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的服从和遵守执行不是靠一两个人而是靠大家去执行维护,而这在重症监护室却不是奇迹。每天在危重病人中战斗的白衣天使们就是这制度的执行者、维护者。工作着是幸福的,但在好的工作环境和状态下工作着更是一种满足。
在刘旭艳的带领下,科室落实了“四常法”管理,即常规范、常清理、常组织、常考核。刘旭艳把这每一个“常”都真真正正地落到了实处,做到了细处。她规范了病区环境,使物品分类放置更加规范、标识清楚,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常清理保证了仪器正常运行,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刘旭艳于2011年被评为武清区新长征突击手,所带的ICU被评为新长征突击队及精神文明服务窗口。
作为科室的领头人,刘旭艳非常注重科室集体凝聚力,很好的发挥了领导作用,把人性化管理渗透到科室的每一个角落,使得ICU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善于发挥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与大家互爱互助,同甘共苦,同时更全身心地致力于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在科内形成以老带新,在业务技能上更是千锤百炼基本功及急救技能,加强三基三严的训练,因此造就了一支敢于吃苦技术过硬、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护理队伍。
作为一名护士长、一位基层护理管理者,刘旭艳十分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亲手制定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标准、专科操作规程、各种规章制度等,并以身作则,使全科护士都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她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她结合病房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早会提问,在全科护士中形成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在注重业务训练的同时,鼓励大家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想尽一切方法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现在ICU护士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正是因为有了她的带领,ICU的护理团队才会如此团结、出色,才会受到患者、家属及医生们的一致好评,才会得到医院和同行的认同。2011年10月7日天津滨保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她立即赶到医院,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其中有4名重症和2名特重型颅脑损伤伴多发伤患者被收入ICU,刘旭艳同志夜以继日的带领本科的护理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救护,家属每次看到她都拉着手询问伤员的情况,通过耐心、不厌其烦的解释及心理疏导,家属总说只要有她在我们的心理就踏实,我们的孩子肯定能好,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已转危为安。ICU的护理水平也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她们用自己的真情为病人换得了一份份幸福,用自己的爱心守护了一个个家庭的安宁。刘旭艳同志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着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