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两会”期间,有代表指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重陆地轻海洋的现象,国民的海洋意识还比较薄弱。在问及国土面积时,广阔的海疆面积常常被忽略;有人还把发展海洋经济,简单地理解为发展海岸沿线经济;多数人并不了解,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一旦遭受污染破坏,修复难度远比陆地大……
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是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实力的前提。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从顶层设计上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保障。这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海洋是蓝色国土,是重要资源,是新的经济领域和生产生活空间,对强化海洋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有153公里海岸线,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地区,海洋石油、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产业基础坚实,实力不断攀升,一批与海洋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涉海学科汇聚,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在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天津有基础有条件成为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的示范区和新高地。 增强国民海洋意识,关键是找到抓手、搭建载体。连日来记者对此收获颇丰,代表们的许多建议引起更多关注:强化海洋意识要挖掘文化内涵,依托港湾文化、妈祖文化、炮台文化,用“津味”、“海味”激发民众对海洋的关注热情;要教育宣传展示,突出落户滨海新区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做好挽救、保护海洋藏品的工作,普及海洋知识、记录海洋历史、唤起海洋记忆;要用科技人才引领,加快高校涉海学科整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向天津聚集,提升城市海洋认知水平;要增强环保意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原则,倡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形成自觉行动。本报记者魏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