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震局主题访谈
专题 天津 民生 论坛 18街 文娱 体育 财经 地产 IT 汽车 时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游戏 视频
专访天津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刘允秀

日前,北方网和天津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设了天津应急在线宣传平台,介绍本市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普及应急和救援知识,宣传解读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提高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为此,北方网在《新闻会客厅》栏目当中特别开设了应急宣教访谈,邀请应急管理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做客我们的演播室,和广大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近日,特别邀请到天津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刘允秀,为网友来解答地震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情况。[详细]

 
天津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刘允秀做客北方网
 
    刘允秀:天津市地震局是法律规定的天津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的工作由三个方面组成:一个方面是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我们管理着好几个台网,就是在野外的地震台,负责周边地区和天津地区的地震监测。
   第二个方面是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灾害防御又分为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是管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比如在国有土地上盖房子,盖居民小区,包括企事业机关、厂矿,只要盖房子就要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参数,用什么样的参数来进行抗震设计,这是由地震局来管理的……[详细]
    刘允秀:地震活动从科学上讲是一个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要发生多少次地震?要发生2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是极少数,这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个自然现象,我们人类感觉到的地震只有5%,在这5%里面又有极少数的地震能造成灾害,大多数地震是我们人感觉不到的,但是仪器能够测到。所以天津市经常有一些小地震的发生,这是地壳的一个正常现象,要认知到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天都在发生。比如关于地震震级的问题,随着我们仪器水平的提高,记录到的地震也越来越小,它的精度提高了记录到的地震也越来越多,发生的次数不就越来越多吗? ……[详细]
 

网友“绿萝姑娘”:天津一些老建筑的抗震等级有多高,天津市针对这些老建筑的防震减灾是不是有一些措施呢?

天津除了五大道以外还有一些租界区,保留了很多风貌建筑,这都是作为天津市的文物进行保护的。这些建筑在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时候它们都存在,那个大地震对中心城区造成的烈度是8度……[详细]

网友“菩提树下的小草”:如果在地震的时候正好在开车应该怎么办?

如果在地震的时候正在开车首先就是一个问题,开车最低的速度起码要四五十迈吧,司机对地震的感觉就会比行人要迟钝,因为车本身是高速运行的,开车能感觉到一般地震的烈度应该达到5度以上,就是说在大街上走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已经站着不太稳了,而开车的人才会感觉到……[详细]

网友“卖咖啡的小男孩”:家里的宠物是不是提前能够预告地震呢?是不是野生的动物对地震的敏感性会更高一些呢?

动物在地震以前行为会发生异常,这在中国的古书上就有记载,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动物对异常的反应又不是唯一的,比如鸡上树了或者猪拱圈、狗乱叫,不是一有动物异常就一定是有地震发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详细]

网友“漫步的男孩”:有一种说法华北地震带已经超过了其活跃周期很多年了,地下能量积攒得过多,这种说法准确吗?

也不太准确,华北平原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是存在的,这个地震带从安阳、邯郸跃过河北平原地区,安阳、邯郸、邢台、河间、天津、唐山就这一带,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这不就是一个地震带吗?……[详细]

 

主持人:各位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我是明朗。日前北方网和天津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设了天津应急在线宣传平台,介绍本市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普及应急和救援知识,宣传解读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提高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为此,北方网在《新闻会客厅》栏目当中特别开设了应急宣教访谈,邀请应急管理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做客我们的演播室,和广大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天津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刘允秀,为我们来解答地震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情况。刘工,您好。

刘允秀:主持人好,北方网的朋友们好。

主持人:刘工,防震减灾工作是天津市地震局的一个主要工作,那么,天津市地震局目前工作的情况是怎样的,请您大致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允秀:市地震局是法律规定的天津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的工作由三个方面组成:一个方面是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我们管理着好几个台网,就是在野外的地震台,负责周边地区和天津地区的地震监测。

第二个方面是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灾害防御又分为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是管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比如在国有土地上盖房子,盖居民小区,包括企事业机关、厂矿,只要盖房子就要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参数,用什么样的参数来进行抗震设计,这是由地震局来管理的。还有一个地下活动断层的探测,天津境内也有一些地下隐伏的断裂带,对这些断裂带的活动性和危险性进行探测和研究,都属于工程性。还有非工程性的防御工作,就像我们今天这种形式,通过科普宣传教育来提高广大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教给市民知道怎样正确对待认识地震灾害,怎样正确预防地震灾害,遇到了地震之后应该怎么办,什么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这就属于通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三项工作就是地震应急救援,地震应急救援是通过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包括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避难场所的建设,物资储备、指挥系统、通讯系统等等技术系统的建设,来提高我市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这是第三项工作。

近年来,我们天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天津市防震减灾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里,我跟网友朋友们介绍几项跟社会、大家比较紧密相关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们做了防震减灾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政府和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行为,我们2000年出台了一个《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2010年对这个条例进行了修改,比如条例里面对于人员密集的学校、医院的建筑在新建的时候要比普通建筑要提高一挡进行抗震设防,就是要把学校、医院这种人员密集场所建得更结实,这个法律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还有一个,要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适时地开展地震应急的演练,通过演练来提高全体市民的应急能力,还有一个是各级各类的机关都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来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法律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制定了《天津市群策群防管理办法》,鼓励全体市民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的预测,比如动物、地下水位,特别是农村的朋友们有积极性的都可以参与进来;还有地震预防工作,比如广大农村的网友朋友们,家里盖房应该怎么样把房子盖得更结实;还有基层单位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把科普宣传教育常态化,这个就是在《天津市群策群防管理办法》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各级政府的责任都提出了要求。这是一项工作。

还有一项工作,近年来,天津市开展了防震减灾示范区建设,和平区从2009年开始建设,今年就要通过验收。什么叫防震减灾示范区呢?就是在和平区全区,包括从领导机关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指挥能力建设,还有各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还有区一级的抢险救援队的建设,还有到各个街的科普、宣传网点的建设。比如说应急预案的建设,都已经深入到居民的家里面,每一个家庭都要求做地震应急预案,同时家里面也要开展地震应急的演练,比如说我们对和平区全区的建筑物都进行了普查,对有问题的建筑物、有防震隐患的建筑物通过普查,然后采取抗震加固的措施。我通过简单的介绍,网友朋友们就会明白,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实际上是提升我们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第三项工作,近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连续不断地抓科普宣传教育。科普宣传教育有几个形式,比如我们在滨海新区建成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网友朋友们有机会也可以带着家人、带着朋友去参观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它是一个馆,有很多展具,市民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是通过场馆进行教育。还有一个是大力开展科普宣讲活动,我们组织了50多位专家深入到基层,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防震减灾科普讲座,比如说2013年截止到现在,科普讲座已经做了70多场,还在继续做。网友朋友们如果有这样的需要,可以通过网络、通过电话跟地震局预约,比如某一个社区想做一场讲座,市地震局就会派专家按照网友朋友们的事先要求去做科普讲座。还有通过各种纪念日、宣传周等等,比如“5·12”全国防灾减灾日,还有天津市“7·28”防震减灾宣传周,实际上是唐山地震的纪念日,还有科技周等等,通过这些特殊时段在社会上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目的就在于提高广大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些工作我们都在继续地做,坚持深入基层,把着眼点放在基层,特别是社区和学校,作为我们重点的科普宣传对象,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主持人:天津近一二十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地震,但是小震不断,发生小震的原因在哪里呢?

刘允秀:地震活动从科学上讲是一个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要发生多少次地震?要发生2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是极少数,这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个自然现象,我们人类感觉到的地震只有5%,在这5%里面又有极少数的地震能造成灾害,大多数地震是我们人感觉不到的,但是仪器能够测到。所以天津市经常有一些小地震的发生,这是地壳的一个正常现象,要认知到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天都在发生。比如关于地震震级的问题,随着我们仪器水平的提高,记录到的地震也越来越小,它的精度提高了记录到的地震也越来越多,发生的次数不就越来越多吗?比如天津市我们记录到的小地震,从1970年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次了,看频率实际上是经常有小的地震发生的,只不过我们感觉不到。感觉到的地震,有破坏的、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的又是极少数,所以说平时的小地震的发生是正常现象。

主持人: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科学的措施以及避险的方法好吗?

刘允秀:好。科学的避震措施要从两方面讲,我们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网友朋友们可以读一些我们国家的关于防灾减灾方面的法律,比如说防洪、防火这些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预防工作,都走的是预防为主的道路,要把预防工作做好,才能减轻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应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呢?就是要把房子盖结实,房子盖结实了,来了比较大的地震都不倒,是不是又保住了性命又保住了财产?房子不倒,政府也不用救灾了也不用应急了,所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首先要把房子盖结实。特别是农村网友朋友们,盖房一定盖结实。因为我国农村的农民盖房都是自主盖房,没有纳入国家的管理制度,比如要审批,要正规的设计院设计,要请正规的施工队、有资质的施工队,没有纳入管理程序,属于自主盖房,农民一定要多学些房屋抗震的知识,把房子盖结实。而国有土地上盖房一定要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都有详细的规定,就是要把房子盖结实,房子不倒我们以后的压力都非常小,包括救灾、应急都用不着。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网友朋友们还是要用心学习防震避震的知识,特别是要正确地认识地震灾害,地震是可以预防的,灾害是可以减轻的。我举个例子,汶川大地震是8级大地震,对成都市造成的烈度影响,烈度是晃动的大小,实际上地震造成的灾害不就由于地震波的传播造成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吗?它对成都市造成的烈度是8度,8度相当于什么呢?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对天津市中心城区造成的烈度也是8度,当时天津市倒了很多房子,天津市中心城区遇难了2400多人。而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房子也盖得越来越结实,抗震能力越来越强。汶川地震给成都市造成的烈度是8度,但成都市城区一间房子没倒,对不对?这不就是通过采取构造措施把房子盖结实,减轻灾害吗?所以说,我相信按照成都市的例子,如果唐山7.8级地震再重演一次,天津市也不会有当时那样的灾害出现,这就是社会在进步,综合国力在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实际上也在提高,这是一个最根本的措施。

第二个措施,网友朋友们也要了解,不是说地震灾害不可预防,只要做好了工作,灾害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再有一条,得客观地认识,我们碰到地震怎么办?大多数网友们都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凡是碰到地震第一个就是害怕、恐慌,就是一个字跑,想脱离险境。大多数网友都是这样想,我也是这样想。实际这个认识是错的,错误在哪呢?假如在公路上遇到了车祸,也是一个局部的突发事件,也可能死人,对吗?比如说汽车燃烧了,再燃烧就有可能爆炸,危及到周围人的安全,跑肯定是对,远离它到一定的程度不就安全了?

但是地震不一样,地震影响的范围太大了,按照个人的能力,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跑不出危险的区域,怎么办?就得思考,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我跟网友朋友们以前也聊过,按照天津市中心城区的环境,咱们居住环境,跑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你怎么才能做到不跑呢?就是说平时还是要多学习,另外一个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做到什么呢?碰到地震灾害之后不慌不乱,能够特别镇静地做出决定,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方案。跑不是最好的选择,我统计了很多次地震,房倒屋塌的大地震,假如房子要倒的话,在20秒之内就会倒。假如说你在12层办公或者居住,别说12层了,就说在6、7层楼,5、6层楼居住办公的环境,你平常就可以测算一下,从你感觉到地震就开始计时,跑到安全的地方,而楼下不一定安全,因为上面的建筑物构件等东西可能往下掉,不也可能砸伤人吗?跑到建筑物一旦倒塌、掉东西砸不到你的地方,自己测算一下需要多长时间,恐怕20秒是做不到的。所以说,跑还是不跑,要根据你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说你在滨江道或者是劝业场里购物,20秒能跑到哪去呢?

那么不跑怎么办?不跑就是要镇定,就地避震。如果说房子倒了,有些地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比如一些比较结实的家具下面,包括我们的家里办公场所都一样,房子内墙的三角或者是玄关、小开间的地方,都不容易倒塌,因为梁柱比较集中,一旦房子倒了,容易形成三角空间,有可能在那个地方可以保证你的安全。要想好你所处的地方,哪些地方相对比较安全,在那个地方就近躲避,晃得轻了或者停止不晃了,再伺机撤离,撤到安全的地方,听听广播看看政府是怎么说的,这样我觉得才是正确的。盲目乱跑对保护你的安全没有好处,所以我就是反对盲目乱跑。比如说农村的网友朋友们,家里就住得平房,院很大一片开阔地,感觉到地震比较大,用5秒、7秒可以跑到安全的地方,跑出去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平房有一个开阔的院就可以跑,12楼就不主张跑,这不是因地制宜吗?对你所在的环境要做到心里有数要有研究,才能做到遇到地震的时候不慌乱。

主持人:好的,在您做客之前,很多北方论坛的网友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网友“绿萝姑娘”问:天津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老建筑比较多,比如在五大道附近,这些建筑的抗震等级有多高,天津市针对这些老建筑的防震减灾是不是有一些措施呢?

刘允秀:这个网友提得好,首先看一个基本的事实,天津除了五大道以外还有一些租界区,保留了很多风貌建筑,这都是作为天津市的文物进行保护的。这些建筑在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时候它们都存在,那个大地震对中心城区造成的烈度是8度,8度是一个什么概念?假如说我们在3楼、4楼,桌子上的暖瓶都会滚到地上,有一些家具都倒了,就是这么大。另外,天津市不还倒了很多房子吗?8度烈度人的感觉已经很强烈了,但这些建筑在唐山7.8级地震中很少倒塌,破坏也很少,这就说明这些建筑在建造的时候质量就很好,唐山地震以后这些建筑都经过了普查,对有一些存在隐患的建筑都进行了抗震加固,所以现存的这些建筑抗震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好,网友“菩提树下的小草”问,如果在地震的时候正好在开车应该怎么办?

刘允秀:如果在地震的时候正在开车首先就是一个问题,开车最低的速度起码要四五十迈吧,司机对地震的感觉就会比行人要迟钝,因为车本身是高速运行的,开车能感觉到一般地震的烈度应该达到5度以上,就是说在大街上走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已经站着不太稳了,而开车的人才会感觉到,他要比行走的人迟钝。假如感觉到地震了,方向盘和平时不一样不听使唤,看到马路上的人有反应,这时候千万不要慌,要把车开到就近的地方停下来,同时也要注意说远离高大建筑,桥、桥梁等等,那些东西要破坏容易砸到你的车,靠边停下来刹车,刹住车以后要从车里出来,不要在车里待着,在附近你看周围有高楼,有可能要掉东西可能会砸着你,要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避震,等不震了再开车。

主持人:好,“卖咖啡的小男孩”问,家里的宠物是不是提前能够预告地震呢?是不是野生的动物对地震的敏感性会更高一些呢?

刘允秀:这个是一个老话题了,因为动物在地震以前行为会发生异常,这在中国的古书上就有记载,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动物对异常的反应又不是唯一的,所谓不是唯一的,比如鸡上树了或者猪拱圈、狗乱叫,不是一有动物异常就一定是有地震发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据我统计,中国大陆每年发生的大规模的动物行为异常,比如说有成千上万的蟾蜍迁徙,比如说有多少条蛇大规模聚集,类似动物异常每年都有十几起发生。

网友朋友们已经明白了,每年7级以上的地震,我们国家多年的平均数是每年0.6次,两年有可能发生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包括无人区,发生了我们也不知道,因为在无人区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对人类也没有什么威胁,都加入来统计,而大规模的动物行为异常,每年都要发生十几次,可见这种动物异常和地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假如一一对应的关系,岂不是把地震预报的科学难题突破了吗?但事实上不是,中国古书上早有记载,特别是大地震之前动物有行为异常,但是有动物行为异常不一定就有地震,因为有的时候人类活动对它们也有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还有一些人类活动,开山放炮,包括冬季放炮,本来蛇是休眠的把它给震起来了,等等。环境的因素变化、人为的活动都可能影响到动物的行为,还有动物本身有病,有时候一个群体病了,它的行为也会出现异常,所以跟地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我鼓励这位网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而且我希望网友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够找出规律,或者是家里养有这些宠物进行研究和探索,这个国家也是鼓励的。

主持人:同时“卖咖啡的小男孩”还问道,可以通过哪些现象来了解地震的预兆,我记得很多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些图片就说,在哪个地方可能出现了什么样的云就预示着会发生怎么样的地震,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吗?

刘允秀:这个不确定性非常大,比如说地震云的事,国际上包括日本前些年就有科学家在研究,都有专著发表,认为这就是比较奇异的云彩,带状的不多见的云彩,他们认为跟地震有关。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多少年持续的大旱跟地震有关系,还有的科学家说大涝跟地震也有关等等,五花八门。但是据我的了解,这些东西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都值得研究。但是我觉得网友朋友们如果有兴趣也都可以作为研究者参与研究,但是我的说法是不确定性很大,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如果说它是确定性的关系,现在我们找出来了,哪一个现象跟地震的发生就有确定性的关系,一有它就肯定地震,地震预报岂不是过关了吗?现在的基本事实,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人说能预报地震了,凡是说这样话的人恐怕都不是事实。

主持人:好,最后一个网友叫“漫步的男孩”说,有一种说法华北地震带已经超过了其活跃周期很多年了,地下能量积攒得过多,这种说法准确吗?

刘允秀:也不太准确,华北平原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是存在的,这个地震带从安阳、邯郸跃过河北平原地区,安阳、邯郸、邢台、河间、天津、唐山就这一带,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这不就是一个地震带吗?这个地震带的活动,唐山7.8级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这个活动周期里面最强的一次,但是按我所掌握的资料,例如华北地区,7级以上的地震接近8级左右这种大地震,活跃的周期性远比几十年的周期要长,但是科学家们都在坚持不懈地研究华北地区的地震带,同时在地震带上也布置了很多科学设备进行监测。总而言之,你说有哪一种学说、哪一种说法、哪一个人的说法是定论的,这个没有。不敢说,为什么不敢说?因为地震预报本身就是一个科学难题,人们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但是哪一种方法一定就是正确的、就是定论的呢?这个不好说。

主持人:好的刘工,今天非常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监制:梁宏峰
栏目编辑:李孝乐
视频剪辑:刘金城
摄影:马成
主持人:明朗
摄像:潘德军 王欣 刘金城
支持:天津市政府应急办 新闻会客厅
2013年08月

Copyright (C) 2000-201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