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勇: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周年 承载国家使命
专题 天津 民生 论坛 文娱 体育 财经 地产 IT 汽车 时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游戏 视频
 

2016年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周年,国家赋予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要求滨海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十年,滨海新区进行了哪些尝试?取得了哪些成果?北方网特别邀请了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勇做客新闻会客厅。[点击查看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十周年特别报道]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勇做客新闻会客厅

张勇:我习惯用数字来讲。经过十年的发展,2015年滨海新区的经济总量达到了9270亿,十年年均增速是20.1%。2015年新区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183亿,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了25%。应该说滨海新区整体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张勇: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连续实施了三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计划,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滨海新区提出新的要求后,2014年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标志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

张勇: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区开发开放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滨海新区从立区开始,就始终坚持把民生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区财政每年在民生领域的投入都保持在财政支出总量的80%以上……

张勇:民生工程也罢,环境工程也罢,既是我们回应群众的期望,也是滨海新区下一阶段发展所必须走过的历程。滨海新区一定要有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所以我们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宜居新城区,这也是新区“十三五”的一个重要目标……

 

主持人: 2016年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十周年,这十年中,滨海新区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请您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张勇:我习惯用数字来讲。经过十年的发展,2015年滨海新区的经济总量达到了9270亿,十年年均增速是20.1%。2015年新区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183亿,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了25%。应该说滨海新区整体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主持人:您介绍的这一组数据让我们十分震撼,那么这个数据背后我们能够解读出什么呢?

张勇:在滨海新区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占到了60%。新区从立区起就始终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的基本路径,坚定不移地促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这十年,围绕着大项目带动战略,新区积累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比如: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炼油、大乙烯等。依靠这些项目的带动,新区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粮油轻纺等八大优势产业,从而支撑起新区整体的工业基础。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一定要有自己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这方面可以讲,滨海新区承载了国家使命。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滨海新区一些新兴产业的引领效应比较明显。2015年,新区航空航天产业比上年增长了40%,节能环保产业增速达到30%,生物医药产业也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即便是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新区的制造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原因就是新区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依托实体经济,滨海新区始终把创新能力和创新载体的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年间,滨海新区建成410家省部级以上的研发平台,其中有57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实体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服务业。十年间,新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了18%。2015年当年,盈利性服务业增速达到2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了3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构成了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

主持人:您觉得这些发展的动力驱动来自于哪儿呢?

张勇:首先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和新区广大干部群众“五加二、白加黑”夜以继日努力奋斗。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大战略。

2006年,国家批准滨海新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滨海新区视察,提出要用好滨海新区这个平台,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举措,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们连续实施了三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计划,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滨海新区提出新的要求后,2014年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标志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以一颗审批印章替代过去的109个印章,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实现“一证、一章、一码、一票”。最大限度地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颗图章管审批”做下来后,跟着就是“一支队伍管执法”,组建了综合执法局;接下来推行“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成立市场监管局;然后是“一份单卡管通关”、“一本绿卡管引才”等,被称为“十个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相继推出,市场活力得以全面释放。随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继批复,又一次把滨海新区推向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主持人:滨海新区这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实惠呢?

张勇: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区开发开放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滨海新区从立区开始,就始终坚持把民生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区财政每年在民生领域的投入都保持在财政支出总量的80%以上,特别是2013年第二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后,滨海新区连续3年实施了总投资300个亿的十大民生工程项目。

在教育方面,新区的中小学全面实施了教育现代化达标工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引进了一批京津两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南开中学、天津一中、天津实验中学及来自北京的清华附中等一批名校,在新区落地办学。

在医疗方面,坚持提升原有医院和引进高端医院并重。第五中心医院经过扩建改造后,全面提升医疗水平,成功升级为三甲医院。去年,我们与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阜外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又引进了天津肿瘤医院。同时,滨海中医院6月底将按计划开工建设。在国际医疗合作方面,中新生态城建设了中加友好医院,新签约了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这一大批医疗机构进来以后,新区整个医疗服务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在养老方面,新建了第一、第二、第三老年养护院,同时提升了一批原有的养老设施,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把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好。

在交通设施方面,我们实施了卡口打通工程,启动了一批项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跨海河隧道,通车以后从大港地区到核心区,原有50分钟的车程,现在基本上缩短了一半。轨道交通B1线、Z2线也已经开工。这样这一批民生项目建下来,新区基础设施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再继续梳理群众的所急所需,比如说菜市场、群众吃早点的地方等,我们打算再推出一批新的民生项目。

主持人:这十年当中,广大网友也有一个切身的感受,那就是每一次到滨海新区去都会发现新区变漂亮了,变美了。作为一个北方地区的海滨城市,我们在环境上又是如何打造的呢?

张勇:环境建设也是滨海新区始终下大力量的一个方面。我们是北方城市,无法像南方地区一样四季常青,高盐碱又导致绿化成本较高,还有港口集疏运体系对城市的影响。以上这些确实是我们的短板,不过这几年,滨海新区的投入很大,环境建设的效果也得以显现。

2014年,我们启动了“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了800万平米的绿化,并修缮了一批老旧小区。2015年又完成了900万平米绿化。目前,我们正在筹划2016年的环境治理计划。这一项目将延续到整个“十三五”期间,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滨海新区建成真正美丽的滨海城市。

我们还有一件事正在做,也希望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目前,在功能区和街镇的结合部包括港城结合部,有很多私搭乱盖的建筑,有的是集装箱,有的是小棚子。各个街镇包括天津港将一起下大力量进行治理,拆除后大部分区域将做成绿地,有些个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将统筹规划,目的是要把这些过去最乱的地方变成最美的地方,让整个滨海新区到处是街心公园,到处郁郁葱葱。

民生工程也罢,环境工程也罢,既是我们回应群众的期望,也是滨海新区下一阶段发展所必须走过的历程。滨海新区一定要有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所以我们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宜居新城区,这也是新区“十三五”的一个重要目标。(前沿新闻记者李泽亚 摄影蒲永河)

 
北方网新闻中心制作 2016.05

Copyright (C) 2000-2015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