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翠花都社区从细处着手创新载体迎来文明新风:“党校”建到楼门口 墙上挂着“民情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李国惠 编辑:刘颖 2020-07-22 08:08:15

内容提要: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区评选表彰的收官之年、决战决胜之年。为落实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决战决胜动员会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辟“城市微更新 文明大提升”专栏,以基层一线的变化案例、变迁故事等为切入点,集中展示百姓身边的最美小区、最美菜市场、文明交通路口、文明景区景点等,通过城市微更新,充分展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域创建文明城市的新做法新成效,生动反映群众对城市面貌变样、生活更加便利、文明程度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增多的感想感受,不断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鼓劲造势,为全域创建文明城市凝聚力量。

  开栏语

  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区评选表彰的收官之年、决战决胜之年。为落实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决战决胜动员会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辟“城市微更新 文明大提升”专栏,以基层一线的变化案例、变迁故事等为切入点,集中展示百姓身边的最美小区、最美菜市场、文明交通路口、文明景区景点等,通过城市微更新,充分展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域创建文明城市的新做法新成效,生动反映群众对城市面貌变样、生活更加便利、文明程度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增多的感想感受,不断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鼓劲造势,为全域创建文明城市凝聚力量。

  天津北方网讯:“在这个小区生活咋样?”

  “好着呐,倍儿幸福!”

  ……

  7月19日上午,走进北辰区瑞景街宝翠花都社区,几位“老伙伴”正在文化园里纳凉聊天。见记者采访,马上笑着说:“这份幸福感,不仅挂在我们嘴上,更刻在我们心里。”

  那么,这份幸福感源于何处,为何他们的“幸福指数”如此之高?

  楼栋微党校──

  把幸福带到居民家门口

  电视里滚动播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便民服务柜”物品齐全,“党建书屋”书香四溢,“乐美微家”全是笑脸,“邻里聊吧”温馨整洁……乍一看,以为走进了谁家客厅,殊不知,这正是宝翠花都社区楼栋微党校。

  “以前楼门口堆满了杂物,自行车、三轮车、废家具、破棉被啥都有,我们往往刚清完,没几天又堆满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则银说:“这些既影响美观,又有安全隐患,北辰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我们不能拖后腿。”

  可如何既治标,又治本?林则银琢磨来琢磨去,认为关键是转变居民意识,让他们自愿自发维护身边环境。为了创新社区治理,破解集中学习难、集中开会难、过组织生活难这三个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老大难”,2019年,社区党支部开创性地在18个楼门口建立了楼栋微党校,打造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小阵地。

  “直接把红色阵地搬到楼栋里、建到楼门口,既美化了楼门环境,又加强了红色教育,还能让社区工作者走动式办公,把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一举三得。”微党校建成了,优选校长很关键。宝翠花都社区通过“自己荐、群众推、党员选、组织聘”,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18名校长。就这样,微党校不仅让楼栋焕发出生机活力,也让“老党员”变成了“先锋队”。

  孙田正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微党校校长,邻居有大事小情都爱找他。“老孙,我家想用铁丝,受累帮忙开一下便民服务箱”“孙大爷,我家自来水坏了,怎么办”……每每此时,甭管是吃着饭还是睡着觉,他总是二话不说立马赶去。

  当然,最让他和林则银放心不下的,还是86岁的王祥林大爷。随着老伴儿、儿子相继去世,王大爷彻底成了独居老人。

  疫情期间,买不到新鲜饭菜,他天天靠吃冰柜里早已冻成冰疙瘩的剩饭过日子。隔三差五就敲门看看的孙田正,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给林则银打了电话。

  “大爷,您甭吃冻饭了,想吃什么?我们给您买。”“就想吃口发面饽饽。”疫情防控初期,商铺大多停业,他们几经周折,才买到一兜饽饽,赶紧趁热送去。

  “又受累,又搭钱,心里不落忍。”当天中午,王大爷绕着小区走了半个多小时,到党群服务中心给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把老头子的小事当成大事办。”

  19日一早,林则银、孙田正等人再次敲开了他家的门:“入伏了,您身体怎么样?”正在浏览新闻的王大爷赶忙放下手机:“谢谢你们总惦记我,这不,前些天网格员教我用微信,没事看看新闻,挺解闷的。”

  “咱们都是一家人,您就把我们当孩子,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们说。”王大爷见状,说出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心愿:“咱们社区要是能建一个老年人食堂,可就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林则银耐心解释:“我们年前已经设计好方案、选完址了,因为疫情,完全停摆,现在正抓紧重启建设,到时候不光能去食堂吃,还能送餐上门。”话音刚落,王大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走出门,下了楼,一行人直接在微党校的邻里聊吧跟居民议起了事──

  “大伙儿对老年人食堂需求挺迫切的,咱们都谈谈想法?”

  “这是暖民心的大事,要做就做实,既得把硬件做好,也得把软件做好,让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我觉得不光要建食堂,还应该在旁边打造一个24小时开放的活动室,吃完饭能看看书、下下棋、聊聊天、喝喝茶,让大伙儿不光吃好,还能玩好。”

  “嗯,不仅针对老年人,也针对年轻人,让小区居民共同感受幸福。”

  ……

  你一言我一语中,幸福仿佛正在不远处招手。

  社区“民情图”──

  将幸福带给社区重点人群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着28张色彩斑斓的社区“民情图”。

  “红色代表独居老人,紫色代表空巢老人,橙色代表残疾及失能人员,绿色代表楼长和党小组长,蓝色代表退役军人,粉色代表出租户。”林则银一边介绍,一边说起了初衷,“我们社区1009户中,有256位空巢老人22位独居老人,怎么服务好这些格外需要帮助的人,成了社区‘两委’的一块心病。”

  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天气预报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预警等级,心里一动:“我们是不是也能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关注等级?”

  用几种颜色、哪种颜色代表什么群体、如何对不同人群精准服务……她与“两委”班子、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讨论了一个多月,最终绘制成社区“民情图”,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这样,网格员就能对照社区‘民情图’,念好各自的‘网格经’,对七色人群进行量体裁衣式服务。”林则银说,“民情图”每月核实更新一次,“七色预警、组团服务、动态更新”,最终形成“七色工作法”。

  在“民情图”上,何文斌大爷是“紫色”。他和老伴儿李福媛大娘是一对空巢老人,独生子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虽然孩子不在身边,但我们并没感觉寂寞。”李大娘说,社区工作者母亲节送鲜花、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春节前还帮忙打扫卫生,不光送来了关心和惦念,还带来了温暖和尊重。

  “现在,我们老两口每天早上7点多、下午4点多都出门转转,她聊聊家常、跳跳舞,我唱唱京剧、遛遛弯,满眼都是绿色,处处都是花香,心里特别敞亮。”何大爷说。

  “小图表”托起了大民生!

  在图中,网格员重点关注的人还有很多。王奶奶是独居老人,一起生活的母亲刚去世,网格员隔三差五就会敲门问候;“芹菜奶奶”也是独居老人,快80岁了,网格员不仅帮她买菜,还帮着买油盐酱醋等。

  他们不仅常敲空巢老人门,嘘寒问暖送贴心,还常串困难群众门,排忧解难送爱心。

  胡姐是个“中空妈妈”,从安徽远嫁到天津,丈夫刚刚去世,可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的她,还要赡养母亲,照顾孩子,偿还房贷,一夜之间“无枝可依”。林则银主动找到她,一边帮着舒缓情绪,一边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办低保找工作。最终,胡姐带着“娘家人”的温暖,勇敢撑起了那个残缺的家。

  如今,社区针对部分“4050”下岗女工和单亲母亲在家“无所适从”的困境,主动与天津城建学院等高校对接,成立“织梦桥”服务队,为她们开展手工编织、生活护理培训46期,为158人提供就业岗位;建立护宝、护老等6个“妇女微家”,实施“大手拉小手,健康安全一起走”项目,参与妇女上千人次,受益家庭800余户。

  文艺团队──

  让幸福融进文明之风

  “人间最美,最美是故乡……”《我的九寨》清澈美妙的旋律中,社区舞蹈队队员正在歌舞排练室翩翩起舞。

  “子女都不在身边,我和老伴儿比较孤独,自从跳舞之后,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说起跳舞,今年68岁的队长亓清江阿姨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学过跳舞,退休后没事干,只能遛遛弯、散散步,跟‘打游击’似的,这不,小林子来了之后,就让我组织了一个舞蹈队。”

  虽然刚成立时只有五六个人,社区却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不光有专门的舞蹈排练室,还安装了镜子、空调,每到演出季,还提供服装、道具。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许多人慕名而来,如今舞蹈队已有25名队员,最小的51岁,最大的80岁。“在这里排练,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可好了。”队员们纷纷点赞。

  “环境气氛好,大家也心齐,慢慢在小区里跳出了名气,我们也从以前的‘老婆儿队’,变成了如今的‘养眼队’。”亓阿姨笑着说,文化生活多了,文明水平也高了,大家很少关注张家长李家短,天天跳得一身大汗,既健康,又快乐。

  舞蹈队只是一个缩影。宝翠花都社区党组织坚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聚焦家风、民风和社风建设,不断培育“里仁为美”“德有邻”的社区文化理念,组建合唱队、模特队、书法班、京剧社等14支文艺团队,形成“快乐老家”“宝翠春早”“街坊剧场”等文化品牌,义务为社区居民演出百余场,受益群众万余人次。

  ……

  小区美了、生活好了、百姓笑了,文明和谐之风正慢慢“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往都是我们‘南下取经’,如今,我们也迎来了上海、深圳等地的‘北上取经团’,其实要把社区治理好,就四个字:‘用心用情’。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只有把事当事、把事做好,才能得到居民的支持和认可。”林则银的终极目标,是在“水泥森林”中,打造一个有感情、有乡愁的“社区生活共同体”。(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