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接续奋斗──筑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王睿 编辑:付勇钧 2021-05-26 09:02:00

内容提要: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下,滨海新区传统经济巩固提升,新经济因素快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形成高度开放性与高度成长性叠加的新兴经济、产业群落。

北塘经济区日出

一飞智控亮相智能大会

一汽丰田智慧化工厂

天津茱莉亚学院

滨城新貌

天津北方网讯:初夏的“滨城”繁花似锦,生机盎然。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座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交汇点、枕河傍海的海滨城市,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在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下,滨海新区传统经济巩固提升,新经济因素快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形成高度开放性与高度成长性叠加的新兴经济、产业群落。

从开发区的“一枝独秀”到“群芳争春”,滨海新区逐步成为国家多层次开放的“试验田”。

这里,坚持为全国改革试政策、探新路、谋突破,为体制机制创新积累经验。

这里,是一片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热土。

在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中,滨海新区扛起时代重任,勇立潮头、接续奋斗、敢为人先。从“新区”到“滨城”,是从发展格局到城市定位的跃升,滨海新区“二次创业”也因此有了更加丰富、深厚的内涵。

悉数发展脉络,“滨城”已建成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大开发区成为“滨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夯实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连连加码的教育、医疗、文化及民生事业投入,城市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站在新起点,整装再出发。

滨海新区传承“滨城”基因,拼出“滨城”血性,弘扬滨海奋斗精神,展现滨海之为,建设经济实力强劲、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化程度领先的现代化新城。

滨海新区钟爱绿色,倾注热情构建“一屏、一带、三湿地、五廊道”生态格局、双城绿色生态屏障、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依托“津城”“滨城”之间736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区,打造津沽绿谷,严控建设用地向西蔓延;加强陆海生态统筹,优化海岸线功能,综合开展岸线整治修复;严守150平方公里的汉沽盐田、150平方公里的塘沽盐田和348.87平方公里的北大港湿地,建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湾,让亲海近海之美触手可及。

借助世界智能大会的东风,滨海新区迎着智慧之光、延伸智慧触角,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智能科技企业、建设智慧设施项目、塑造智能应用场景,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上做文章:研究智慧之城新内涵、探寻智慧之城新境界、抢抓智慧之城新机遇,扩大智慧城市“朋友圈”、搭建智能生活“样板间”,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释放强劲动力,构建新时代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改革开放创新是“滨城”的“根”与“魂”。在经年累月的探索中,滨海新区不遗余力地筑巢引凤,成立信创、海洋装备、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生物制造、氢能等实体经济产业(人才)联盟,科普、科技创新等服务性产业(人才)联盟,实现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产业链“四链”深度融合。如今,联盟已成为党管人才、共同缔造、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放权赋能、产才高效融合、产教协同攻坚、金融助力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产业人才生态初具规模,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创新竞进、蓬勃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滨海新区深谙其道,从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入手,为企业提供“专家+管家”服务,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实现“滨海事滨海办”;深化“一制三化”改革,使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全国首创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率先推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实施“铸魂工程”“强基工程”“平安工程”,为美丽“滨城”赋能加力。

如今,一座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初露峥嵘,迎来新的黄金上升期。

面向“十四五”,滨海新区勇立潮头,拿出融入“滨城”血脉的奋斗精神,锚定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五大战略”和民生福祉、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工程”,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000家;形成7个千亿级产值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500亿元,天津港在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进入前20名。

一幅令人憧憬的宏伟蓝图正在“滨城”徐徐展开……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王睿

生态之城 “一屏、一带、三湿地、五廊道”

漫步“滨城”,当“滨海蓝”遇见“云朵白”,此番好景致时常“刷屏”;春日樱花满园、夏季绿树成荫、秋景色彩斑斓、冬天玉树琼花。

2020年,滨海新区PM2.5浓度为4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12条入海河流实现消劣,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

滨海新区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蓝色海湾、河湖联通、绿色生态屏障项目,实现治污增绿降碳协同推进。目前,123项蓝天保卫战重点工程全部完成,4台40蒸吨燃煤锅炉关停,完成7台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49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重点异味企业在线监测和双电监控全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滨海新区构建“一屏、一带、三湿地、五廊道”生态格局,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遵循“大绿、大水、水系相通、道路相连”思路,建设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高标准开展片区规划,造林9995亩,林网交织、路网贯通的生态体系正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一叶“城市绿肺”。

滨海新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北大港湿地,过境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监测到鸟类超过279种,部分候鸟成为留鸟。在海岸带生态保护上,滨海新区加大对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力度,153公里海岸线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同时建起多水源组合补水机制,湿地保护区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

智慧之城 智慧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滨海新区很早就确立建设智慧滨海的目标,并付诸实践,近年来相继出台《智慧滨海建设工作方案》《滨海新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等规划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明确奋斗方向。

霍尼韦尔、西门子等世界知名智能制造企业纷至沓来,太原重工、长城汽车等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深之蓝海洋设备、筑高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制造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优势产业链。依托GIS和BIM两大关键技术,滨海新区构建数字孪生城市骨架,统筹“云、网、库、图、线、端”,建智慧滨海运营中心、“1+4+N”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目前,滨海新区拥有1000余家智能科技企业,智能科技产业占全区工业产值的30%,智能制造产业走向集群化。

物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智慧城市渐行渐近,一批鲜活的智慧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中新天津生态城推出3500平方米的零碳智慧大屋,建起智能调节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小区搭建30个智慧应用场景,覆盖生活方方面面;无废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密闭运输、综合处理的智慧化、全流程管控体系;“城市大脑”连接18类30余万个城市神经元节点,精准掌控城市脉动……

眼下,滨海新区正快马加鞭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落地智慧设施和应用场景,提升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让智慧之花开遍全城。

港产城融合之城 双港联动、开放拥抱世界

依托世界级港口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滨城”发挥优势,与“津城”联动、错位发展。

天津港是目前世界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战略资源,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十强”。以滨海国际机场为中心的空港区域,是连接津滨双城的重要枢纽、天津交通的“大心脏”,该区域已形成民用航空为主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聚集区,聚集了欧洲空客、美国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和知名公司投资的项目,成为滨海新区重要的经济功能区和发展引擎。

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彭伟说,凭借产业基础和载体平台优势,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健全与京冀交通体系,深化京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建京津冀配套完善产业区,精准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单;构建“1+3+4”产业体系,建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汽车和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2个两千亿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三机一箭一星一站”格局。

市规自局副局长、滨海新区分局局长罗平表示:“滨海新区将坚持制造强区,深化海空两港联动,结合于家堡、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盘活存量以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建设,借助‘津城’现代服务业优势,完善城市功能。”

宜居宜业之城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

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滨海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实现邻里互助议事、社区协商共事、园区共建决事,微事网格互助办、小事村居协商办、大事街镇(开发区)协调办、难事全区统筹办,邀企业打分、请居民评判,共享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

生活配套同样是“硬核”标准:天津茱莉亚学院、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已经落地;区域医疗中心、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完成,实现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图书馆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新地标……

“滨城”是就业乐土、创业热土、兴业沃土。

数字显示,全球41个工业产业门类滨海新区拥有38个,聚集近8000家外资企业、15万家内资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49家,领军企业、瞪羚和雏鹰企业等超过1600家;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达518家。

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滨海新区营商环境办公室主任徐斐承诺:“我们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努力营造办事方便、法制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有梦想的人心无旁骛、无后顾之忧地在美丽‘滨城’创新创业。”

记者了解到,滨海新区放权赋能,实现人才项目流程最短、落地最快、效率最高:企业开办1天办结、投资项目40个工作日、网上纳税“秒办”、天津港进口整体通关29.82小时,一枚印章管审批、承诺拿地即开工、信用承诺分级审批……让企业痛痛快快办成事。(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