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彩行大运丨26.4公里记载数百年历史 运河畔的军寨古宅藏着谁的故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劳韵霏 编辑:李松达 2021-12-16 00:14:05

内容提要:古老的街巷,看起来有些破旧的老宅,却是冯立最喜欢驻足的地方,站在老街中,岁月似乎静止,老宅的每一片砖瓦都在安静地诉说着百年经历的风雨飘摇。

古老的街巷,看起来有些破旧的老宅,却是冯立最喜欢驻足的地方,站在老街中,岁月似乎静止,老宅的每一片砖瓦都在安静地诉说着百年经历的风雨飘摇。

70后的冯立是地道的杨柳青人,从幼年时起,他就住在古老的窄巷中,看着杨柳青的杨柳依依、灰墙古道一天天长大,成年后,冯立沉浸在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成为一名地方史专家。

冯立

因运河而兴的西青就像一个时空宝藏,沉淀和记录着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传承和保护着中华的文化瑰宝。大运河在西青境内有26.4公里长,辛口镇、杨柳青镇、中北镇和西营门街的大部分先民都是沿河而居。

被岁月洗礼的遗迹中“藏”着大运河沿岸的过往,历史被一点点揭开开,西青的前世穿越时空,在史料记载和遗迹发掘中揭开面纱……

西青最早的先民

据史料记载,考古专家在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西发现战国时期的红土岗居住遗址。《西青区志》记载,“红土岗”遗址面积为1200平方米,地面暴露较多的是夹云母的红陶片、泥制灰陶片,经天津市文物考古部门鉴定、推断,“红土岗”遗址为战国时期文化遗存。

“考古专家在当城红土岗挖掘出战国时期的文物,证明先民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在这里居住,这是西青大地上先民居住最早的年代。”冯立介绍。

翻阅史志可知,在春秋战国时,西青境内就有少量先民居住,至东汉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西青地界连遭两次灾害,变成一片泽国,后来海水渐退,却给这片土地留下了厚厚的盐碱,一直危害着人们垦荒种田,从那以后数百年,西青境内不宜居住,人烟稀少。

至隋朝前后,西青地界可垦荒地渐增,人烟村庄也多起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沿河两岸得渔航之利,开始有起色。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北段叫永济渠,南起洛阳,路经新乡、临清、沧州、杨柳青,北至涿郡(北京)。

杨柳青运河老照片

史料记载,西青区辛口镇沙窝村出土过一块明朝的“重修法藏寺碑”,碑文载:静海北去三十里许,地名沙窝村,有寺曰法藏者,始创陈隋间,“重修法藏寺”碑现存西青区辛口镇千尊玉佛寺内。

杨柳青地名碑

“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的居民便多起来,给沿岸带来活力与繁荣,沙窝村在隋朝修建了法藏寺。”冯立介绍,法藏寺虽已是历史,但“重修法藏寺”碑能证实曾经的历史沧桑,可以证实大运河畔的沙窝村最晚是在隋代就已经有人居住,形成村落。  

宋代军寨

1984年,西青区精武镇付村发现一处古代钱币窖藏,该古钱窖出土数量多的是宋代各式年号钱,如:太平、淳化、熙宁、治平、元丰、皇宋、祟宁、政和、宣和等。

古钱币窖藏的发现证实西青区在宋代的货币流通,冯立介绍,杨柳青一带聚落的形成可以远溯到北宋初年。

那时,北宋失去了燕山山脉这道抵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入侵的天然屏障,何承矩建议连接河网、水系、设置军砦,抵御辽国骑兵,在杨柳青一带形成了当城砦、沙窝砦、百万砦等军砦。按当时的制度,军兵可以带家属,可以务农,所以,这一带逐渐形成聚落。

砦就是“寨”,是军寨,驻军营盘。

据史料记载,当城砦遗址位于今当城村西500米,遗址始建于北宋,有宋金元、明清两层,据传说,当城砦是杨六郎督建的,曾叫挡风城,后来称为当城。

冯立说,虽然杨六郎建当城是个传说,但杨家将确实与杨柳青、与运河关系密切。明初时,杨家将后人杨清曾经受封瀛西九千户,封地到杨柳青,并驻兵一百。

当城历史久远,至今仍有一些文物遗迹。当城关帝庙遗迹始建于清末,至今还保存在当城村,该庙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台基,尚存大殿、配殿各一栋。大殿东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七架抬梁式,硬山卷棚顶,殿内南北山墙及后墙皆施彩绘壁画,内容为关羽故事,后墙绘海水和龙;侧间为“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等故事;配殿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五架抬梁式卷棚硬山顶,门窗皆为菱形格扇。

关帝庙壁画

作为军寨的当城后来毁于金兵入侵,宋军主力随朝廷向南大撤退,当城砦毁于战火。从此,当城砦失去了军寨的作用,变成当城村,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当城村的关帝庙长期闲置,大门紧锁,壁画虽有破损但仍能看出当年面貌。

90多座清末民初老宅

杨柳青老镇区,一片粉刷一新的白色围墙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清末民初时代的一座座宅院和民房保持着旧时的模样,绿色围挡将他们保护起来,老房子上的精美雕刻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历经了百年风雨。

老宅上的精美雕刻

冯立喜欢穿梭在这些旧时的古老街巷中,他一座座数过,目前,杨柳青西部老镇区保留清末民初的建筑仍有90多座,这些老宅中“藏”着杨柳青的历史。

老镇区的民宅被保护起来

杨柳青有人居住的时间应晚于当城。杨柳青初名流口,后为柳口,而柳口却发展成镇,其主要原因显然是运河的水旱码头,为杨柳青带来了发展与繁荣,在周边数十里鹤立鸡群,成为热闹的市镇。

1992年,杨柳青蓆市大街遗址被发现,面积约1000平方米。据《西青区志》等资料记载,考古发现了包括金、元、明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陶器、瓷器残片和墓砖、度量衡用具。

蓆市大街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史料记载,证明了杨柳青自金代就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

明清时,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杨柳青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漕运码头,杨柳青进入繁盛阶段,彼时的杨柳青十里长堤,杨柳依依,商贾如云,景色秀美,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

清末民初的老宅

“杨柳青因运河繁荣,建筑也顺河而建,杨柳青几乎没有正南正北的房屋,所有的房屋都垂直于运河。”冯立说,运河南边多为农田,北边是商业和民宅,房屋沿着运河蜿蜒曲折,临河的一面是门,方便接收船只运来的货物,船户、农民、商人和杨柳青年画经营者是当时杨柳青的主要人群分类。

杨柳青街道突出的特点是以功能分区,靠近运河的是河沿大街,再之后有估衣街、猪市大街、蓆市大街,菜市大街等,民居分布聚集在各条胡同中。

猪市大街

蓆市大街

菜市大街

街道的名字直接透露出每条街道的功能——估衣街卖衣服;菜市大街卖菜、猪市大街卖肉,蓆市大街卖苇席和筐蓝等,每到春节,蓆市大街成为年画市场……

冯立的记忆中还有杨柳青昔日的景象,小时候的他住在老宅中,走出院门,穿梭在胡同间,运河边的杨柳依依,街巷中的大槐树,古建筑泛旧的灰墙……

20世纪90年代末前的杨柳青

对比清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杨柳青的格局从清朝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未曾改变,随着城镇发展,杨柳青古镇进行改造,但部分老宅被保护下来,老宅的古老和现代化的建筑融合成多元化的杨柳青。

上世纪80年代的运河人家

漕运带来了杨柳青经济的繁盛,也使杨柳青成为南北物资、文化的交汇地。

史料记载,杨柳青的饮食业起自元代,当时沿河两岸设有饭摊,零售糕饼包子等类食品,为过路行旅打尖食用。自明永乐年后,杨柳青的茶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黎记包子是杨柳青传统美食的代表,传说中的杨柳青黎记包子有多好吃?虽然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冯立找到了掌故老人,知道了黎记包子的特殊配方。

对杨柳青历史的研究中,美食是不可略过的部分。

在冯立的记忆中,西渡口对面有一条因经营饮食业而得名“饭店”的一处街市,黎记包子最早就在西渡口胡同的西南角。当年的黎记包子门庭若市,很多市里人专程跑到杨柳青吃黎记包子。当年的孙记酥糖更富盛名,购买要排长队,同样是杨柳青美食的代表。

如今,黎记包子已经停业,孙记酥糖被打工的王家人传承下来,杨柳青酥糖至今保留着传统工艺,是杨柳青的著名特产。

美食代表着杨柳青繁盛时期的物质丰富,杨柳青的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武术家、评书家、诗人……杨柳青名人辈出。

“当年的杨柳青有很多书场,可见评书艺术之盛,书场的格局和现在的相声馆差不多,杨柳青诞生了很多评书大家。”一次和评书艺术家田连元的交流中,冯立听田连元讲起了在杨柳青的故事。

1958年,田连元到杨柳青说书,此前,他的表演得不到观众认可,观众最多十五六位,最少的时候三四位。田连元曾几次试图转行,来到杨柳青说书后,每天能有四五十人听他说书,杨柳青人对评书的喜爱让田连元有了自信,从此,他在评书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杨柳青的美食、杨柳青的文化在冯立的研究中逐渐清晰,杨柳青的民俗更是冯立最深的记忆。    

杨柳青的花会是80年代春节的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冯立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赶庙会,开庙会期间,正是各种花会表演的最佳时机,“正月十四到十六,各道花会旌旗招展,龙灯、狮子、碌碡、高跷、法鼓,在杨柳青各条街道巡演,一阵锣鼓刚过去,有一阵吹打又过来,简直闹翻了天。街道上,墙上,房上都站满了人。”

杨柳青花会

而今,杨柳青花会仍然是元宵节的天津特色,全国到杨柳青观光过节的游客越来越多,杨柳青的花会也逐渐走向全国,为大家知晓。

重温运河的历史,辉煌灿烂,在历史中回望杨柳青的过往,作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文史组副组长,冯立对杨柳青的未来充满期待,“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杨柳青的未来无限风光。”(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