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河畔“渔村”喜换新颜 “坚持人民至上,‘渔村’动迁做到了”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 作者:史莺 编辑:孙畅 2022-11-12 10:13:36

内容提要:“城,以盛民也。”2000多年前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一座城的意义——民为城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当这个愿望照进现实,原郭家菜园“渔村”居民、51岁的胡顺来直念叨:“真跟做梦一样。”

子牙河滨河公园

昔日“渔村”(红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天津北方网讯:“城,以盛民也。”2000多年前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一座城的意义——民为城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当这个愿望照进现实,原郭家菜园“渔村”居民、51岁的胡顺来直念叨:“真跟做梦一样。”

  昨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由百年“渔村”变身的子牙河滨河公园格外幽静秀美。曾经低矮破旧的平房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健身器材、儿童游玩区、健身步道……胡顺来徜徉其中,万千感慨,“你看,天津西站建得多好看。以前一出站,就能望见河对岸密密麻麻、摇摇欲坠的破房子,河里满是垃圾,蚊蝇到处乱飞……别说外地游客了,连我们住在这个‘渔村’的居民都感觉特别刺眼。”翻着手机里的“渔村”老照片,再看看眼前的绿色生态公园,“跨时空”般的鲜明对比让老胡打开了“话匣子”。

  出生在渔船上的胡顺来,打小在“渔村”长大。“老人们或许见过秫秸搭起来的窝棚,小时候我就住在这种窝棚里。再大点,我就跟着家里大人捡砖头,在堤上盖了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上学时,看到别人家住楼房,我特别自卑,都不敢叫同学上家里玩。”胡顺来忆起当年颇觉无奈,“后来,这河边的房子越盖越多,从河堤蔓延到河道护坡上,384米的堤坝上,挤住着563户人家,眼瞅着就危险。卫生环境就更别提了,就一个旱厕,大家共用;生活垃圾没处扔,家家户户往河里倒。最怕的还是汛期,河水快没过窗台,赶上下雨,弄不好房就被冲塌了……”

  而最让胡顺来难受的是,搬迁的消息传了几十年,特别是2014年西于庄棚户区动迁,“渔村”却迟迟不见动静,“大家都不抱希望了。”

  2018年5月的一天,胡顺来怼了个进“村”的陌生人。“我对那人非常不客气,问他‘来解决问题还是就看看?年年来人看,年年不解决,您看看处处私拉的电线,着火就是火烧连营’。那人脸色沉重地说‘我们帮您解决了好不好’?我说,‘先干了再说’,他说声‘好’就走了。后来才知道,他是刚来红桥工作的区委书记李清。”胡顺来不知道的是,就在当天下午,红桥区召开区委常委会,随后召开常委扩大会,最终一致决定自加压力,克服由于形成历史久远、房屋产权不明晰等重重困难,将2.2万平方米的“渔村”加入棚改任务。“绝不允许在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今年汛期前,一定完成搬迁”,红桥区下了决心。

  棚改是项难度极大的民心工程,不仅涉及搬迁等复杂工作,还面临资金等压力。没钱没房,千方百计筹措,多方协调来4亿元资金,并以文瑞家园和双青新家园作为“渔村”改造的对接房源,保证每户基本有两套房可选。“最打动我们的是,‘渔村’居民大多是老人,没什么文化,红桥区把涉及拆迁的相关部门都搬到拆迁现场,一户一策为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我看二十大报告里说:‘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渔村’动迁做到了。”

  2018年7月3日,“渔村”最后一户居民完成封房搬迁。短短13天,在当年主汛期来临前全部搬离。2019年11月1日,红桥区委、区政府宣布,提前两个月圆满完成73.77万平方米棚户区“三年清零”任务,3.33万户超15万群众受益。

  “参加党的二十大盛会期间,我们讨论最多的是坚守为民初心。纵观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鲜明主线,特别是报告中要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我们肩负44万红桥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重任的各职能部门,倍感责任之大。什么是为民初心?就是让老百姓暖到心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埋头苦干,把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职能部门多辛苦一点,老百姓就能多幸福一点……”近日,李清面向红桥全区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时说。

  记者手记

  不怕老百姓占便宜

  “想把一件事干成功太难了,更何况是棚改”“我不是为了说而说,就是想把心里话告诉您,通过报纸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渔村’居民有说不完的感激之情”,采访中胡顺来对记者说。“就跟做梦一样”,是记者们历次采访棚改新闻时,几乎每位获益居民都会说的话,民心工程的关键是赢得民心,而得民心的关键,正是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到的好处。家家户户诉求不同、困难五花八门、意料之外时有发生,一一解决并让群众满意的背后,是棚改工作的做实、做细,不怕老百姓占便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千年前的理想抱负,如今正在天津实现,一幅幅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徐徐铺展。从破旧到繁华,棚改勾勒出天津城区的“未来式”,也正托起津门百姓稳稳的幸福。(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