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九年来,三地在交通、生态环保等诸多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近期(2017)和中期(2020)目标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京津冀整体定位之一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远期目标是“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支撑,需要加快提升京津冀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在建设好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的基础上,聚焦“数字”“汽车”“材料”三大领域,依托京津冀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等功能区,抓紧谋划布局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链、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是京津雄数字产业集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在数字技术研发方面优势突出,天津在数字技术和产业领域都有一定基础,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是高端高新,数字产业是未来雄安新区的重要产业。着眼未来,应抓紧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雄数字产业集群。
二是京津冀交通运输装备产业集群。汽车制造是京津冀制造业中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三地都有良好基础。要立足现有基础,着眼未来发展,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专用汽车及轨道交通和飞机制造等相关领域,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冀交通运输装备产业集群。
三是京津冀基础材料集群。钢铁至今仍为需求量最大、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淘汰了一大批钢铁行业中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工艺装备不断升级,产品结构趋于优化,钢铁行业绿色减量发展。但是,其竞争力仍亟待提高,京津冀地区迫切需要打造先进铁基材料集群。
要围绕三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协同平台和载体,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带动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创新格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为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
(《天津日报》第09版 理论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