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座谈会上提出的“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求相呼应。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既是实现文化繁荣兴盛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和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时代使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旧邦新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则是以传统文化为资源、以现代科技为动力、以优秀人才为基础的先进生产力。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促使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迅速发展,以一系列结构性优化、系统性重塑的改革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内涵。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是推进“两个结合”的有力举措。“两个结合”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构基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结合”的有力阵地。我国的文化发展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要在发展中积极把握主动权,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推进“两个结合”。
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做强做优文化企业,着力培养优秀文化人才,让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二、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国家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文化责任感使命感、具备建设文化强国能力、满怀厚重文化情怀的优秀人才队伍。我国文化人才培养工作在不断发展中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通过全国省、地、县文化厅局长轮训工程,显著提升各级文化负责人的履职能力;通过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等计划,培养出一批德艺双馨、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高层次文化人才;通过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活动,满足老区人民精神需要的同时高涨了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国家艺术基金人才等资助项目的落地实施,更为新时代文化人才培养事业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迎来全面纵深发展,不断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文化软实力及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持续向好,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我国文化产业总量稳步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10万亿元。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文化领域九大行业保持增长态势。文化新业态行业快速增长,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0.0%;文化惠民事业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博物馆6833个,为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621.8亿美元,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也不断升高。
三、进一步培育优秀文化人才和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要坚持多措并举
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逐渐完善的过程,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培养模式不丰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待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和保障。
第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将党的领导落在实处,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文化人才的政治引领,切实增强文化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重大文化项目落地。其次要完善投融资体系与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资本市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与市场体系更好发展。最后,最重要的是要将文化人才的培育作为重要任务,创新改革现有选拔、培养、使用模式,构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文化人才队伍。
第三,科学完善文化发展机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的关键在于构筑长效运行的共同繁荣机制。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系统集成,将现有文化资源、创新、生产、推广、更新的诸多维度进行统一和制度化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以文化产业繁荣的市场化效益,不断改善文化事业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机制,为文化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第四,切实强化各项保障基础。在强化优秀文化人才保障基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文化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不断夯实文化人才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则要时刻关注优秀文化人才的精神需求,让文化人才队伍拥有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不断促进其发展。
(作者张昕钰 石勇 均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A231006502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