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绝活儿”技惊四座 匠心巧手雕刻时光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段玮 编辑:姜雯馨 2025-09-21 20:29:00

内容提要:连日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凌空转壶、蒙眼拉坯、超薄焊接等40项来自全国的“绝技绝活”精彩亮相。其中,来自天津的动偶钟制作技惊四座,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天津北方网讯:职业技能大赛是能力比拼的赛场,也是技术交流的舞台。连日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凌空转壶、蒙眼拉坯、超薄焊接等40项来自全国的“绝技绝活”精彩亮相。其中,来自天津的动偶钟制作技惊四座,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铛铛铛……随着整点报时的钟声响起,机械动偶钟传承人、国家高级技师陈玉庆带来的铜鎏金八仙人水法开山钟顶部的金属花瓣缓缓打开,里面藏着的八仙人偶和动物随着钟声轻巧旋转起来,偶人的头部还能上下摆动。这顿时引来众多围观观众的声声赞叹。大家纷纷拿着手机争相记录下这个奇妙的瞬间。

“这里边有3000多个零部件,每个齿轮都需要人工打磨制作。钟表是个精密仪器,哪个零件有问题,这些人偶都动不起来。”陈玉庆告诉记者,让偶人关节动起来是最难的。比如让偶人点头,需要在重量只有20克的头颈部“做文章”,打孔的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不然头部就得卡住。另外齿轮咬合的间隙也必须控制在0.03-0.05毫米之间。可以说是实打实的、精益求精的“细功夫”。

“技术难只是表象,想要做好动偶钟,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接受无数次的失败,守得住匠人的一颗初心。”陈玉庆说,动偶钟的制作技艺是以“精准为基、灵动为魂、文化为根”。精准是机械的“骨架”,齿轮咬合、机关联动的精度不能差;灵动是艺术的“血肉”,动偶的眼神、动作得有情感;文化是“根”,不管是什么主题的动偶钟,都是用“动”在讲中国故事。这些缺一不可,合在一起才是动偶钟的“魂”。

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陈玉庆希望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他希望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更多“会修老钟、能创新作”的人,让这项技艺从“藏在深闺”变成“触手可及”,让老手艺在现代生活里继续“动”下去。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