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进步,人民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怎么实现全民健康,全世界都在探索。“看病难、看病贵”是世界性难题。2016年全国与卫生健康大会为这一难题开出“中国处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共建共享”。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有望解决医改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非常关注,这些年有很多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指示,尤其是在中医科学院成立60的贺信中提到“希望把中医药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是对全国中医乃至世界中医的激励。总书记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我们业内都说“中医药发展的春天来了”。
    《中医药法》不简单,33年来,几代中医人一直大声疾呼,希望立一部法。这是中国五千年来关于中医药的第一部“国法”。“国医”有了“国法”保护,中医药行业才能得到扶持和规范。我认为这部法律对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保障作用,意义重大。
  • 1998年,我们工程院院长来视察工作时称我为“鬼手神针”,他说“你手里拿着这个针刺向人的肉体,刺到一寸、两寸,也有可能是四寸、五寸,看起来当医生的挺凶狠,但是目的却是为了驱除病魔,使病人经过治疗达到好转或者痊愈。”所以应该说这是“鬼手神针”。 脑中风实际指脑子里面血与气通行不畅,也是“血瘀”,“血瘀”后人的思维、意识都不存在了,甚至于出现失明、耳聋等症状。我们认为治疗应该是“醒脑开窍”,这是过去不敢做的一项研究,我们通过给动物实验,经过十五年的论证,成功实现这一针刺法。
  • 中医提倡个性化治疗。但是个性化治疗不代表没有规范和标准,我们很多临床指南和路径都是有标准和规范的。例如,经过大数据得出扎哪几个穴位效果最好,然后提供给医生,医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让医生尽量少走弯路。因此,标准化并不是限制中医药发展,两者可以很好的结合。 中医药的核心理论是恒定的,但是治病理论是不断发展的。中医药对每一个病的认知,每一个方子,每一味药都是与时俱进的,中医药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的特色。中医药五千年来历久弥新、学术长青,在于每一代中医人都在坚持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推动中医药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 我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期间,突然一天接到通知让我去给他们的国防部副部长治病。当时病人已经连续一个多月疼痛难忍,不能下地。他们治疗团队十五位重量级医生都束手无策,我给他一共扎了三针,扎完针后我说“你可以下地板上来了”。他冲我瞪眼,不敢相信,跟演话剧似的,他下地走了一圈。旁边的十五位医学教授都称赞“中医神妙”。 中医针灸学现在是国际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针灸对疾病的治疗确实有效,尤其是对很多疾病有特殊疗效。这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注意,不仅仅是医学界、生物界、物理界,甚至研究能量的领域都在关注中医发展。此外,中医教育在美国实现了合法化,美国教育部批准四种中医药学大学可以培养博士,开设六十所中医学院。美国还在西医大学中增设了中医学科,这非常了不起。
  • 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期间,其他国家卫生部长来了之后非常关注中医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他们将这些经验借鉴回去之后,推动他们国家的传统医药发展。金砖卫生部长会议为各政府间交流提供了平台,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互相理解沟通,推动传统医药的共建共享。 中医药走出去的下一步就是让西方国家看到除了现代医学之外,还有一种与之相补充的传统医药——中医药学。我的很多学生在国外,他们告诉我,外国人得了感冒或者失眠、便秘、高血压等慢性病都看中医,我的很多学生出国后都成了当地的名医,看病需要提前几个星期预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来不断发展。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重新振兴中华民族,就是需要文化的支撑。我们学好中华文化的钥匙就是中医药,希望大家热爱中医药,学习中医药。日常可以养生保健、修身养性,更高一层还可以理政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