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人民政府
跨入新世纪,天津在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市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各方面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完成三大历史性任务,就是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制定并实施好我市“十五”(2001―2005年)计划,对于推进天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胜利完成这一时期的历史性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是依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编制的,旨在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阐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明确政策取向,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市在新世纪初赢得主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基础和环境
(一)“九五”计划完成情况
“九五”时期,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子迈得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全市人民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整个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期。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时代特征和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以“三、五、八、十”为阶段性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39.4亿元,年均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940元,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提前完成翻两番的目标。财政收入244.8亿元,年均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86亿元,年均增长10.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完成,嫁接改造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保障、投融资体制、住房制度、政府机构等改革取得新进展。三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天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服务业不断壮大,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38.8%提高到2000年的4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兴起,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14.2%提高到23%。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1.4%提高到4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20%提高到34.3%。
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150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1.4倍和2.6倍,外贸出口2000年达到83亿美元,年均增长22.6%。滨海新区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8.8%和28.2%,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34.2%和47%。对内经济联合与协作取得新成绩。
城市功能和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港口吞吐量由5787万吨增加到9566.3万吨,集装箱运输量由70.2万标箱增加到170.8万标箱,固定电话交换机由152万门增加到32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由7.5万门增加到237万门,发电装机由344万千瓦增加到504万千瓦。顺利实施了海河干流治理、城市防洪堤、引黄济津和农业北水南调工程。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道路、桥梁、供排水、燃气、集中供热工程和垃圾处理设施,完成了和平路、滨江道商业街和墙子河改造。三年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秩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街景整修等有新进展,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7.6%提高到25%。
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信息港“2119”工程基本完成。一批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国家级华苑软件基地、镍氢电池产业化基地、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开始起步。夏利新型轿车、移动通信、绿色电池等一批新产品投产。五年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591项,应用率达到78.1%。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要转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改革和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4.7%。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自然博物馆、总医院、儿童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成功举办了世界体操锦标赛等大型活动。
人民生活提前实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930元增加到81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31元增加到4370元,农村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从1994年开始的历史上最大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共拆除危陋平房83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2073万平方米,110多万居民迁入新居,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1.4平方米增加到13.8平方米,市区住宅热化率由31%提高到57.7%,燃气化率由91%提高到95.7%,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19.4平方米增加到23.6平方米。居民消费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4%。每年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20项工作圆满完成。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五个一工程”连续实现满堂红。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得到加强,行政规章不断健全和完善,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状况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
经过五年的奋斗,天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确定了“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为“十五”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赢得了时间,争得了主动。
(二)“十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格局和环境。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为天津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发展中既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不够高;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不够快;部分国有企业负担较重,机制不活,经营困难;高素质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群众收入增长不快,就业压力比较大,部分下岗职工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及不正之风问题;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开拓创新,不失时机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二、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十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继续落实“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工作基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天津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做到一要速度快、二要水平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从适应性调整转到战略性调整,从局部调整转到全面调整。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
―――坚持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信息化为重点,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整体上水平。
―――坚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主动加强同各地区的联合与协作。
―――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精心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把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努力改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三件事常抓不懈。
(二)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群众收入、生活环境和文化品位提升到新水平,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新的加强,为完成新时期天津发展的历史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28000元(按2000年价格)。财政收入的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时期显著增加。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现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发展壮大信息、汽车、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五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战略东移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5%。
―――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重要突破。建立起支撑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科技创新体系,建成10个科学研究中心、20个工程技术中心和100个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五年实施5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科技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对外开放提升到新的层次和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高于“九五”水平,外贸出口翻一番。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聚集效益高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具有自由港功能、与国际接轨的先行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占全市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5%和60%。
―――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中心商务区起步区、中心商业区和国际经贸展示区基本建成,海港、空港和信息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起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