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网消息:8岁的李雪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女孩,她有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她爱笑,笑起来大眼睛就眯成了弯月亮。然而,一谈起她的病,她会立即走开,找一个无人的角落呆呆地坐着,双眼黯然忧伤地望着前方,很长时间默不作声。
像所有母亲一样,38岁的王忠文正在兴奋而紧张地等待着8月底的到来,那是她的预产期。
除因为祈祷腹中的孩子顺利降生之外,王忠文和丈夫李林智还有一种特殊的期盼―――她能生下一个可以挽救女儿李雪生命的孩子。
在一个小雨淅沥的上午,记者来到王忠文一家在南京路上租住的房子。
这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斑驳的墙皮和有裂纹的玻璃显得小屋破旧不堪。屋中仅有的两件家具―――床和大衣柜分别放在房间的两头。大衣柜上,一台12口寸的小电视屏幕正不停地闪烁着。
王忠文心满意足地说,这儿很好,很舒服。最重要的是住这儿比住医院要省去三分之一的钱。
今年1月,他们从黑龙江来到天津,来到血液病医院,希望医生能够挽救他们身患重病的女儿李雪。为了省钱,他们只能租住在这样的一间小屋里。
李雪说,她已经好久没有和同学们在一起上课了。她想上学,想和同学们在一起玩,于是每天她都要拿出书本和文具摸个不停。可她知道,自己得了一种叫“白血病”的病,她也知道,因为这种病,她不能再上学了。
2000年11月,小雪开始不停地感冒发烧,原本健壮的身体日益消瘦。李林智夫妇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可小雪一直不见好转。11月底,小雪的验血化验单结果出来了―――血液中的白细胞的含量是正常人的8倍多。医生说,这意味着小雪得了绝症―――急性杂合型白血病,并让他们赶紧准备足够的钱给小雪治病。需要多少钱呢?医生只说了一句:“一天的治疗费,可能就得几千甚至上万元。”
李林智夫妇惊呆了。他们家中十分拮据,治疗白血病所需的巨额费用到哪儿去弄呢?亲戚朋友自然成了他们借贷的主要目标,短短两个月,夫妇俩已经债台高筑,十几万的治疗费已让他们几近麻木,俩人只有一个心愿―――要给小雪治疗,要保住小雪的生命。
就在这时,一条消息让濒临绝望的李林智夫妇有一丝希望。同胞兄妹间干细胞配型相合的比例为四分之一,小雪若是有个弟弟或妹妹,她的生存的希望就会增加。刚怀孕不久的王忠文决定留下肚子里的孩子,让小雪多一些生存的希望。
2001年1月22日,李林智夫妇带着小雪,也带着希望从黑龙江铁犁来到天津,在血液病医院进行治疗。经过3个多月的化疗,小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小脸上有了红晕。但医生说,小雪随时有复发的可能。
王忠文说,为了给小雪治病,亲戚朋友处的钱都借遍了,现在已经欠了十余万元的债。“但我们还得继续借钱,”她说,“小雪的病太需要钱了。”
王忠文转脸看着丈夫,心疼地说:“小雪爸不但要买菜做饭,还要带我们娘俩看病,做检查,真是累坏了。”
李林智告诉记者,租房子要300元,再加上生活费,水电费,一个月下来少说也要1000元,小雪的治疗费更是不少,实在令人发愁。他曾想在天津打工赚些钱补贴家用,但大人,孩子都需要照顾,脱不开身。
小雪是个沉默的孩子,她噘着嘴,手里一直摆弄着遥控器,一句话不说。记者问她话时,也只是摇头或点头,用表情来回答问题,但记者仍能从她的眼神里看见快乐和悲伤。给她剥香蕉,给她玩具熊,她都一律偏着头不肯要,可当听说记者要给她拍照片时,她却天真地笑了。
小雪穿上漂亮的裙子,戴上假发(因治疗她已把头发剃光),忸怩地看着镜头。
“小雪真漂亮。”小雪爸说,“小雪没生病时就跟现在一样。”
小雪很喜欢画画,每天都要用彩色笔在本子上涂涂抹抹。在一个本子上,记者看到了她创作的作品,红房,绿树,还有漂亮的妈妈,小“皮卡丘”栩栩如生,那是小雪照着书包上的图案画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小雪又突然来了灵感,这次,她画的是一只富贵狗。
王忠文说,如果不是孩子得了病,一定要让她学画画,把她培养成一名画家。这个愿望现在也只能等到小雪病情痊愈后才能实现了。
目前,王忠文只有一个愿望:再生下来的孩子的配型能与小雪相合。
只有这样,小雪才能够恢复健康,才会有生的希望。
8月是一个酷热的季节,也是一个令王忠文情感焦灼的季节,她祈祷新生命的降临能延续另一个生命;但她又恐惧,王忠文说,如果这样,就当是上苍给小雪一个转世的机会吧,如果婴儿的降临并不会带来奇迹。她真的不敢想。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偶尔也会想到自己的安危问题,毕竟是38岁的高龄产妇了,万一有意外,万一……但这些念头只是在她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因为当初选择再次怀孕以拯救爱女小雪的生命,她便已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我的生命安危不要紧,只要腹中的胎儿能平安降生。” (姜晓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