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代表7月25日在日内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特设工作组会议上表示,华盛顿将拒绝接受经多方磋商而形成的该公约议定书的草案。理由是,该议定书“ 可能使美国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面临威胁”。对美方的这种态度,众多与会代表强烈不满。一些人担心,华盛顿这一明显带有单边主义色彩的作法,将使国际社会加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有效性的多年努力遭到重挫。
轻率的理由
美国代表唐纳德·马赫莱拒绝就议定书草案作进一步磋商。他解释说,这一决定是美国政府经过“认真彻底审核”,在一项240页评估报告的基础上作出的。美国认为,议定书草案存在重大缺陷,对美国国家安全不利。基于对议定书草案的全面评估,美国决定中止对草案的有关谈判。
据报道,布什政府授命一个跨机构的研究小组,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草案进行分析研究。该小组报告认为,目前的议定书草案在制止蒙骗行为方面作用不大,在打击潜在的武器扩散者方面也不会有太大价值,而且许多外国政府还可能试图利用草案规定的措施窃取美国的机密。
该小组的报告出台后,美国政府内部就此发生争议。一些官员提出,由于美国对其他一些国际公约的作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批评,因此应该尽量寻求按照美国意图修改议定书草案的办法。
办法之一,在11月草案最后投票期限之前,尽可能修改协议;办法之二,要求延长最后期限,以便使谈判能够达成一份完全不同的协议草案;办法之三,干脆由美国方面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拟订一份草案,递交7月的特设工作组会议审议。
但以上解决办法遭到一些美国官员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即便美国政府希望对草案进行修改,但是在商定的最后期限之前,草案中的缺陷不可能都得到补救,因此美国政府只能提出中止有关谈判。
从7月23日开始的这次《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特设工作组第24次会议是公约缔约国大会授权特设工作组进行的最后一次会议,意义重大。一旦达成一致,各缔约国将于11月就草案进行最后投票。但是,由于工作组作出决定需要所有成员国协商一致,因此美国的反对就意味着当前谈判的失败。这样,全球100多个国家多年的努力将因美国轻率的作法而付诸东流。
艰难的谈判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最大特点是,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国际公约不同,它一开始就缺乏基本的实施监督核查机制,因此该公约的执行始终存在困难。
几十年来,要求制定该公约议定书、加强公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呼声不断。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等国家鉴于当时形势,提出制定公约议定书。此举加快了公约议定书草案的审议工作。1991年9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各缔约国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为期3周的讨论。在会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坚持要求加强措施,防止生物武器甚至生物科技扩散;发展中国家则呼吁加强在生物研究与和平利用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同时指出,不能以防止生物武器扩散为借口,阻止发展中国家获取生物技术。会议通过的《最后宣言》重申,各缔约国继续排除使用生物和化学武器。这次会议还决定建立一个专家小组,研究如何对各国执行公约的情况进行核查。
1996年年末,各国代表在日内瓦召开为期两周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4次审议会议。会议发表的《最后宣言》重申,各缔约国决定“为禁止和销毁所有形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取得有效进展而努力”。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代表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们提出在1998年内完成议定书的审核。但不少与会国家代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在日内瓦举行下次审议会议,最迟不得晚于2001年。会议还敦促议定书草案特设工作组在下一次审议会议之前,提出草案文本。1998年9月,当时的美俄两国首脑克林顿和叶利钦还签署了《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声明指出:美俄两国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成员国特设工作组所确立一种提高该公约执行效率机制的目标和任务表示坚决支持。“我们表示坚决支持全面禁止生物武器,并主张各成员国全面而有效地奠定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然而,布什政府今年年初上台后,美国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态度却急遽地冷却下来。
发难的背后
美国在本次会议上的作法遭到广泛批评。澳大利亚外长唐纳7月26日说,美国的这种作法令人无法接受,是一个“严重的倒退”。加拿大外长约翰·曼利认为,美国拒绝议定书草案的理由站不住脚,其作法令人遗憾。曼利在讲话中还对美国在环保和防卫政策上的单边主义作法提出批评。新西兰政府的声明说,美国令人沮丧的作法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一次挫折。声明指出,禁止生物武器需要世界各国的联合行动,但美国最近采取的步骤显然与国际社会的努力背道而驰。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立场上的倒退是基于本国私利和不负责任的作法,是又一次单边主义行径。美国实质上是在担心议定书草案可能威胁到美国在生化武器方面的优势地位。当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士兵可能遭受生化武器打击的现实危险迫使美国认真考虑加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有效性,因而对议定书草案热衷有加。
但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国防政策的变化,美国政府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态度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些政府官员认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不但难以防止生化武器的扩散,还对美国在生化武器方面优势造成限制,因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安全”。一些美国专家则认为,议定书草案有关“强行检验”的规定对美国非常不利,因为不掌握最先进生化科技的国家可能因此获得美国独有的技术,因此有“美国商业机密被窃”之虞。
日本《每日新闻》近日发表文章,剖析了华盛顿最近的一系列作法。文章写道:“自1月份以来,华盛顿先后表示拒绝接受3项国际条约,自始至终贯穿着‘ 自私’这条主线。从环保角度来看《京都议定书》,从裁军和安全角度来看《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它们都是使国际社会告别充满战乱和破坏环境的20世纪、旨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并凝聚了各国智慧的成果。美国的作法同国际潮流相悖。由此而言,美国政府连续拒绝接受国际条约的作法在外交上表现得缺乏道义上的力量。” (夏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