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正文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渔民在黄岩岛看到中国海警:很高兴 很开心
· 天津社会科学普及周16日启动
· 都市报道60分 (2024-05-16)
· 最新!南开区调整小学转学和初中入学政策
· “国际博物馆日”天津主会场活动发布多项成果 平均每百万人拥有5.9家博物馆
· 天开西青园人才公寓投入试运营
· 河东区举办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 居民家门口享受专业医疗服务
· 深化京津联动 天开园打造成果转化新载体
· 天津新闻 (2024-05-16)
· 为“科学家”寻找“创业家”天津大学开招首届科创硕士
 

“十五”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教育全文)

http://www.enorth.com.cn  2001-08-09 16:49
 

 

  前言

  21世纪初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实施以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开发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保障。教育发展处于人才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地位,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进程之际,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关键领域。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速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制订“十五”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突出体现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专项规划,要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确立教育发展全面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导思想,以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为指导原则,突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适应、促进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教育以新的步伐迈入全面发展新阶段,进而为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条件。

  “十五”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新机遇;二是新时期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三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四是教育发展需要采取的若干重大政策措施;五是推进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建设工程。

  一、战略和目标

  (一)面临迈入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

  1、历史性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中国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取得了辉煌成就。

  基础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如期实现,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2%,在校生达2500余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以上,在学人数达到1100万人,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合计达860万人;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再就业培训、文化技术业余学习等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参加学习培训的各类人员达数亿人。我国在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国情下,造就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培养体系,使国民素质大大提高,培育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

  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调整工作基本完成,高校后勤管理已开始步入社会化运营轨道,学校招生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办学体制方面的改革都已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逐渐步入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行政的轨道。高等学校在发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方面军。教育的育人观念和培养模式正在更新,由“应试教育”开始向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正在成为新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发展已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知识贡献。

  2、面临的发展新机遇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教育正面临着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新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加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发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发挥重大促进作用的认识得到空前提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的教育投入将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将是教育实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将教育同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投入于教育就是投资于未来的理念深入人心,接受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教育的社会愿望日趋增强,孕育着的巨大社会需求,必将调动起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投入,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世界新经济趋向正成为教育加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量。国际上以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趋向,以及由这一革命性变化所引发的日趋激烈的国际高层次人才争夺战,正在形成强大的驱动力量,要求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扩大培养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尽快缩小人力资源差距和知识差距,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这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有利的发展机遇。教育必须以更快的步伐跟上世界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

  ——实现国家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提出了加速发展的紧迫要求。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都需要更加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从根本上提出了加快扩大教育规模,扩展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更给教育面向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机制创新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

  ——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加速了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网络教学等远距离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传统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和方法,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在大范围共享,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效率大大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更大产出效益成为现实,给教育超常规发展带来机遇。

  3、需要应对的基本矛盾和主要挑战

  当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民大众对扩大受教育机会的强烈愿望,与实际教育供给能力不足构成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教育进一步发展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是: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较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行政指令性管理在教育运行中仍起主导作用;教育投入渠道过窄,整体社会资源动员不足,难以有力支撑教育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结构体系封闭性强,各种教育机构的功能过于分割和重复,各类教育缺乏有机衔接沟通;基础教育仍然薄弱,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设置与实际社会需求不尽吻合;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偏重书本知识传授、追求学历文凭的“应试教育”倾向尚未根本改变。克服与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实现教育新的发展目标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面对着未来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发展环境,只要我们抓住这一重要历史契机,走改革创新之路,克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国教育一定能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二)战略思想和指导原则

  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赋予了教育新的历史发展使命。教育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培养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步伐,迈向新的发展目标。

  1、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思想

  (1)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动纲领和前进指南。教育要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作出新的贡献。

  (2)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根本指导方针。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造能力的首要途径,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可靠保证。必须从新的历史高度来重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三个面向”为根本指导方针,使教育成为经济繁荣、民族振兴的核心因素,在智力支持、知识创新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促进功能。新时期教育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确立适度超前发展的意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中,真正落实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根本性战略任务。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根本差距在于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基础薄弱。改变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要靠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教育的历史性责任和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根本性战略任务,是要致力于开发人力资源,迅速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必须围绕着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调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切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方式都应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

  (4)以最大程度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发展导向。面对迈入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前首要和突出地表现为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愿望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我们必须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重视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同时,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出发,着重解决好教育供给滞后于人民群众需求的矛盾,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基本发展导向,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积极扩大教育供给,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5)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发展和调节机制。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必须转变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理顺教育发展运行机制,在深化改革中获取新的发展动力。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体导向,通过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基本矛盾实现教育结构优化;要确立起教育的竞争观念,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作为教育市场的主体,激发应有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在竞争中形成反映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作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未来的投资进行运作,将公平和效率的政策调整好,调动起巨大的办学资源,有利于合理引导和培育新的社会投资和消费领域,实现更高的社会投资收益率,创造和扩大更广阔的就业机会;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改善教育管理方式,真正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改变政府统包统揽过多和行政指令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信息发布、政策引导、监督评估、宏观调控的管理新机制。

  2、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把握的指导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国家主导和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国家主导的原则。同时,接受教育也是使社会个人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个人有责任担负一定比例的培养成本。要合理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与个人收益性的程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证全体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的职能和义务,政府要全力负责,确保财政投入,实现义务教育普及;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收益性增大,要采取国家、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方式,以加快发展步伐。

  (3)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公正性原则。要在提高教育发展效率的同时,大力促进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坚持面向全体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为全体公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要通过调整政府公共政策,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对西部等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战略目标

  中国教育“十五”时期必须以更快步伐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基础教育跃向全社会普及的新台阶。在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和继续巩固、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范围,争取实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普及,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国民基础教育跃向新的台阶。

  ——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升入高中阶段就学。高中阶段(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校生在2000年的2700万人基础上争取达到4600万人左右;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44%提高到60%左右,基本实现城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就学的目标。

  ——高等教育跨入发展新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在学人数由2000年的1100万人左右增加到1600万人左右,在学研究生规模增至60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

  ——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以跨越式步伐加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到2005年,全国高校全部建立校园网,全部高等学校、绝大多数高中阶段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均能联接国际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络基本覆盖全部初中阶段教育和部分小学;全国初中以上学校基本上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每所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应设立计算机教室;全国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中小学能够收看教育电视节目;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全民共享。

  ——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强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推进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的融合,加强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淡化高中后各种类型教育的界限,推动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生源构成的多样化,尤其通过大力发展和完善成人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学习形式和制度,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框架,搭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最大限度地创造终身教育的机会。

  二、重点和任务

  实现教育发展战略目标,要切实抓好以下重点和任务:

  (一)大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

  确定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扎扎实实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仍是“十五”期间整个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义务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抓出更大成效。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普及进程,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使全体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更大提高。

  国民基础教育普及工作的关键任务,是要全面推进尚未实现“普九”目标的贫困农、牧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确保实现普及教育的规划目标。工作的重点是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下大气力推进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普及进程,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大部分地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延长普及教育年限,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和推广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形式;西部地区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育基础上,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加速中等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步伐。力争实现全国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升入高中阶段就学的发展目标。

  各级政府要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中央政府要继续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积极鼓励东西部地区学校进行对口支援,支持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学校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要加大对薄弱学校、残疾儿童特殊学校的支持力度,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进一步完善并全面落实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和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二)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

  促进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必须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

  要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资源重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集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制。

  要建立新的办学机制,大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兴建区域性高职学院,鼓励高等本科院校利用社会投资兴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扩大高中后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大力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高职招生、就业制度、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改革。

  尽快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通过改革考试选拔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兼容,为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要逐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健全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功能,要把职后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终身培训体系。

  (三)进一步增加高层次专门人才资本存量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空前的紧迫性。

  培养数量要有一个大的增长。加快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速度,较快增加高层次专门人才拥有量,在国家继续增加投入扩大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大学城”等方式的建设发展模式,通过多种途径保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培养质量上要有明显提高。要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置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建立起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教程体系;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结构要进一步优化。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大力度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结构。要正确处理好普及和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在增强整体高等教育发展能力的同时,瞄准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目标,继续重点加强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使其成为知识创新和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成为率先进入国际发展水平的前沿领域,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实力;要优化科类和专业结构,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变化,调减需求量明显不足的长线科类专业招生数量,加强培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生物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医药、自动化等科类专业的人才,加快培养加入WTO急需的法律、金融、贸易、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要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在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新体制的同时,加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四)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必须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水平,使我国教育以跨越式步伐跟上时代发展进程。

  要建设和完善中国教育和科研信息网络和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网络,提高网络覆盖面和信息传输速率,构筑高效率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要提高生均计算机拥有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加强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普及网络知识,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要努力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重点扶持公共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教育资源无偿共享;要在网上构建新的开放式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成员随时提供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开辟终身教育的新途径;要通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等的现代化;要加快培养信息化人才,造就大批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新经济发展服务;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产业,培育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贯穿整个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要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体系。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允许报考双学位或双学历教育。实行公开公正的选拔制度,尽快推行高考全过程网络录取和文凭电子注册制度。允许进行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或部分院校联考改革试点。要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加强对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教书育人专业队伍。要改革现行师范教育体系,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发挥综合性院校的培养优势,拓宽师资培养渠道和提高师资后备力量质量。

  三、政策和措施

  实现“十五”教育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需要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是:

  (一)采取新的举措突破教育投入瓶颈

  必须以全局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把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调动全社会的资源渠道,突破教育投入的制约瓶颈,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奠定物质基础。

  国家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比例目标;中央政府将继续支持、推动和引导涉及全局性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2001—2002年继续实行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所占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地方政府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

  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调动社会个人投入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方各级政府要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在落实各项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的同时,根据人民群众实际收入的增长情况,合理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增加教育的社会投入资源。

  制定有关法规和优惠政策,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按产业方式经营,较大步伐地引进社会投资,并且作为国家增加社会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加以引导。保障社会力量办学举办者的合法收入。政府对办学成绩显著者要予以表彰奖励。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的捐赠,并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教育的捐赠,在应税所得额中全部扣除。

  充分运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手段提高教育融资能力。利用政府债券资金开发教育设施建设;争取更多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民间的外资贷款和赠款;完善学生贷款体系,扩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范围和额度;改进现有高等学校教学基础设施投入模式,融入银行信贷资金,采取拨款与贷款相结合和政府贴息的方式,发挥政府有限资金的扩张效应。

  (二)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着眼点,是将教育发展运行机制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在教育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中,办学体制、毕业生就业制度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已经推到了深化改革的前沿地位,要在“十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

  1、办学体制改革要向形成多种所有制格局方向深化。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要借鉴我国经济改革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决资金短缺需求的成功经验,走出仍过于依靠政府投入、过于单一“国有政办”的模式。要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实行社会化和多元化投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办学的新格局。要调整和放宽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办学形式都可以大胆实验。在继续办好“国有政办”学校的同时,非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可以通过整体改制,转由社会力量经营,实行国有民办;可以由社会各方面筹资,以合作形式办学,实行公有民办;社会个人出资,实行民有民办。尤其应鼓励和支持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力量出资建设教学、生活设施和购置仪器设备,整体上投资少、见效快、信誉好、质量高。实行各种所有制办学是多快好省发展非义务教育的必然选择。

  2、毕业生就业要转向市场选择轨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就业制度必须向劳动力市场选择的方向转变,由事实上的“保底包分配”、“行政干预分配”的政府行为真正转入自主竞争就业。要冲破学历文凭、就业岗位和工资待遇相联系的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束缚,彻底打破行政的包揽和干预,理顺毕业生就业机制,完全走入劳动力市场,充分自主择业和竞争就业;政府要规范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准确、有效的需求信息、就业政策、择业指导和心理咨询;营造鼓励学生自主就业的政策环境,对毕业生采取小额贴息贷款、设立风险基金参与投入等激励机制;采取减免教育贷款、经费补贴等经济杠杆,引导毕业生走向西部地区、艰苦行业以及基层单位和国有中小企业。

  3、通过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释放教育发展的活力与效率。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真正作为办学的主体进入市场,拥有办学的自主权,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释放教育发展活力和效率的关键所在。要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计划管理方式,改变政府部门仍通过文牍发布、计划拨款、招生指令、行政审批以及人事安排等多种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学校人、财、物和日常运转的局面,真正赋予学校作为办学实体所拥有的自主权。要按市场规则理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政府管理的关系,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方针、宏观指导、信息发布、质量监督和调控国有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则以办学主体形式,根据政府部门的办学方针和规则以及政府和社会提供的资源,拥有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人员安排、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经费安排等办学自主权,进入市场竞争发展,在提供反映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中,获取声誉、地位和资源奖励,激发起应有的活力与效率。

  (三)营造有利于推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1、加快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修改和完善现有教育法律、条例,抓紧作好民办教育等新法规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依法行政,依法保障并全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推进教育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社会环境。

  2、建立教育社会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督。加快探索建立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制度,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措施与办法,改变主要由教育部门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的状况。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方法。积极建立和发展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社会中介组织。公正、公平的评价的意见要作为衡量工作、制定政策、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监督。

  3、大力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在调整分配政策,努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的同时,允许学校在国家确定的基本工资制度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的工资分配标准,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倾斜力度,拉大分配差距,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优势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特聘教师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建立起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强化用人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合同制。实施现代人才管理制度,在尽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任用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学校按照市场机制,根据需要合理地设置岗位,提出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向全校以及校外公开招聘,教职工平等竞争,学校择优聘任,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建立激励、竞争、淘汰机制。

  5、利用国际、国内两个教育市场,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在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下,继续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好国外教育市场,培养国内短缺人才。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解决好目前突出的人才外流问题,切实提高培养效益。与此同时,采取扩大培养规模、灵活收费政策和弹性学习制度等有效措施,提高国内教育市场的吸引力,保护和利用好国内的教育市场。

  四、建设工程

  实现“十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央安排、实施和引导以下重大工程的建设:

  1、“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国家扶贫教育”二期工程

  工程目标是支持、带动和引导中西部贫困地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主要建设任务改善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村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建设和改造教学用房,添置补充教学仪器设备,为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办学质量奠定物质基础。中央安排专项资金。

  2、西部职业教育开发工程

  工程目标是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抓住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点,突破薄弱环节,培养大批密切结合西部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显著提高劳动力文化和职业技术素质。主要建设任务是推动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机构在进行必要资源重组基础上,帮助部分国家扶贫重点县建设一所示范性职业教育中心,充实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综合性实验室、产学研功能具备的技术训练基地和仪器设备,扩大培养能力,提高培训质量,面向农村培养和培训中等实用职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中央安排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安排配套资金。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程

  工程的目标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带动和引导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加快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投入,集中力量对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较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施重点建设和改造,加强教学和实习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培训,拓展培养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适应当地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央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地方政府安排资金为主。

  4、高等教育“211工程”二期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是在“九五”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加快高等教育重点学科建设进程,力争使一批优势学科率先占领或跟上世界科技前沿的制高点,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主要建设任务是重点建设500个左右重点学科,强化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到2005年,力争100个左右的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比较完善、结构比较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着力改善和提高一批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重点学科较为集中的大学的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成为高等学校的骨干、示范和窗口;加快和完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普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完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功能和服务,初步建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体系框架。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筹措专项资金,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

  5、教育信息化工程

  工程目标是构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推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建设任务包括:1、建设完善高校校园网工程,在校园内实现网络化教学管理、电子化图书馆,学生可以在网络条件下自主选修各种课程,加强重点学科资源建设和多媒体的课件建设,发挥各个学校办学优势;2、建设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工程,面向教育系统并通达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使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学习资源;3、建设教育资源信息化工程,建立一批有影响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包括一批较大规模的教育、科研数据库系统,全国高校图书情报系统、虚拟科学研究中心等资源建设和高校科技协作网等应用系统;4、实施信息化捐助工程,委托非政府组织为媒介,将城市、高校等机关团体更新置换下来但尚可使用的计算机无偿捐献给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解决农村地区的实际困难。中央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地方政府安排配套资金。

稿源 人民网 编辑 魏殿松
呢称: 输入答案: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财经频道 ·体育频道
23日亚太地区市场交易清淡 主要股市涨跌不一
封基套利无间道 三类基金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张道达:老法师看盘 再忍忍大意不得(11月24日)
一汽夏利(000927)将在墨西哥生产经济型轿车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筹建申请获银监会批准
泰达初定挂牌名单 韩燕鸣李本舰丁祥瑞王磊上榜
马季奇成中超抢手人物 小马哥引发另类津京德比
布拉迪奇泰达之旅时运不济 含笑告别向球迷致歉
抢断王黄金时光留泰达 马季奇对新赛季踌躇满志
马季奇透露独家抢断秘诀 小马哥时刻想成更强者
·科技频道 ·娱乐频道
空调鞋美国问世 每双鞋售价约60美元(图)
“嫦娥一号”卫星试传月球图像数据
“野生中华鲟再现长江”遭专家否定
一级保护动物懒猴半夜爬上农妇蚊帐
从嫦娥失踪到华南虎风波 看中国式网络影响
汤唯否认攀关系获李安看中 拍床戏边演边哭(图)
《五星大饭店》收视不及《玉观音》
首都师范大学科技园召开会议力推国产原创动漫
《爱你所以离开你》开机 李立群高呼过戏瘾
2007MTV超级盛典完美落幕 希尔顿闪亮全场(图)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