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8月9日耶路撒冷发生爆炸事件以来,以色列沙龙政府坚决执行所谓“清除”政策,对巴勒斯坦进行了疯狂报复。10日凌晨,两架以色列战斗机轰炸了西岸城市拉马拉的一个巴勒斯坦警察局;同一天,以色列军警又强行关闭了作为巴解组织代表处的“东方大厦”。13日,以色列宣布无限期关闭加沙地带南端进出埃及的拉法海关。昨天凌晨,以色列集结重兵进占西岸巴勒斯坦城市杰宁,与巴安全部队发生激烈交火。
昨夜,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教授。朱威烈指出,沙龙政府针对巴勒斯坦人实行的“以暴制暴”的高压政策是根本没有出路的。这样一种政策不仅不能从根本上保障以色列人民的安全,而且也势必将中东和平进程推向绝境。目前,那些不断制造诸如“自杀性爆炸”等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在巴民众的心目中已经成了“伟大的民族英雄”。这实际上反映了在争取本民族基本生存权利的斗争中不断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巴勒斯坦人已经陷入了一种近乎绝望的情绪之中。面对绝望的巴勒斯坦人,沙龙政府的强硬政策只会进一步催化以巴间“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杀行为”。
另一方面,沙龙政府的“清除”政策也将阿拉法特推向绝境。作为巴勒斯坦人公认的合法领袖,阿拉法特自1965年起就致力于实现中东和平,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因此,阿拉法特当然不愿意让自己几十年为之奋斗的和平事业毁于一旦。但是,沙龙政府顽固坚持的强硬路线却迫使阿拉法特不得不向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及伊斯兰圣战组织等巴极端组织靠拢。正如前面指出的,这些极端组织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被巴勒斯坦人视为英雄,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然而,阿拉法特心里很清楚,如果任由暴力活动继续下去,甚至不断升级,那么中东和平将永远无法实现。
因此,朱威烈总结说,要制止目前以巴间的暴力冲突,重新营造双方谈判的气氛,以沙龙为首的以色列右翼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巴以间持续的暴力冲突正是由于去年9月沙龙不顾后果地强行闯入巴禁地———阿克萨清真寺而引起的。如果沙龙政府继续顽固坚持对巴强硬政策,那么和平的希望依然十分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