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召开的北京保险优质文明服务月总结大会上,北京市保监办主任刘京生指出,按照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两年内将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北京保险市场,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对外披露北京保险市场开放的时间表。
刘京生表示:“再有二十几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协议文件就要正式生效。入世后两年内开放北京保险市场的对外承诺,已经将我们带入倒计时。”在中美、中欧入世谈判结束后,根据协议内容,业内人士一直认为北京市场将受到保护,至少在3到5年内不会对外资开放。尽管此前已有权威人士预测,入世后北京保险市场将提前开放,但此次由监管部门给出具体的时间表,无疑将使北京市场上中资保险公司进一步意识到,来自外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已经近在眼前。
■大批外资保险可能进入北京
目前,我国共有19家外资保险公司的27个经营机构正式营业,另外还有多家欧美合资寿险及独资财产险公司处于筹建阶段。如果北京保险市场在两年内开放,将吸引大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根据有关规定,获准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现有开放城市中选择第一站开业地点。一般来说,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开业都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准备期,特别是外资寿险公司,由于必须以合资的形式开业,因此他们在获得营业许可后还需要寻找合作伙伴,筹备期就可能更长。在筹备过程中,北京保险市场很可能已经开放,那么选择北京为第一站也就顺理成章。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一些获准筹建的外资寿险公司盯上了北京。以加拿大永明为例,该公司去年就已经获准筹建寿险公司,但现在尚未开业。永明表示希望以天津为开业地点,但有业内人士透露,按照天津市的人均收入,做寿险并不是最佳选择,永明的真实意图可能是进军北京。另外,今年9月份获得寿险营业许可的英国商联、美国全美人寿、法国国家人寿,目前也都没有明确开业地点。除了正在筹建的寿险公司,目前已经在华营业的合资寿险还有可能选择在北京设立分支公司,例如在上海开业的金盛就得到保监会的批准,到上海以外的开放城市设立分公司,北京显然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市场。
■寿险将成为中外保险争夺核心
由于目前只允许外资财产险公司向三资企业提供保险,而且进入中国的财产保险公司大多会针对工业险、信用险等特定领域,所以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中资、外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更加集中在个人寿险领域。
近期,北京保监办进行了一项针对入世的《北京保险市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5000名受访北京市民中,在保险条款和交费情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22.2%的人偏好外资公司,同时有26.3%的人坚信外资公司的服务水平高,并且要等待外资保险公司的到来。尽管同时有48.1%的人表示只要中、外企业的服务水平相当,会先选择国内企业,但在没有亲身感受过外资保险的情况下,就有两成以上的北京人倾向于外资公司,外资保险的实力显然不容忽视。
在外资寿险公司进入后,中国保险公司肯定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其在北京市场的份额势必会有所下降,但刘京生指出,面对外资保险的竞争,中资公司仍然有一定的优势。具体地说,中资公司已经形成规模,有庞大的机构网络,有先入优势;同时,熟悉本土文化、了解消费者心理,而且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消费群体。如果能够处理好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环节,仍然会保持并拓展生存空间。
北京市民保险消费倾向
10.8%的人偏好股份制公司
30%的人偏好国有独资公司
22.2%的人偏好外资公司
25.9%的人倾向经营规模最大的公司
23%的人对保险公司的情况并不介意,他们认为实惠的保险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更重要。
(数据来源:北京市保监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