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把初三的尖子生抽出来组成一个单独的班级,对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一位家长近日打电话说。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北京市的初中里其实并不罕见,许多学校都把这作为保证高中生源好的一个措施。
11月15日记者第二次来到家长反映的朝阳区某重点学校,正逢学校开家长会。当记者问起学校分班一事时,一位母亲说:“我觉得这样对孩子有好处,有竞争才有进步。”而另一位家长则无奈地说:“分班对孩子肯定有压力。”
在普通班初三(1)班的黑板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话语:“分班使我们提前感受到了挫折与失败,我们就会多一条人生道路,我们就多了一份人生感受。”(注:原文如此)而在新组建的初三(6)班的黑板上也有一段话:“分班考试后,我们这五十三个同学走到了一起——就让我们在这个新的集体里互相促进,互相激励,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而在此之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该校教学处主任。据她介绍,电脑派位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到了初三就更加明显。考试结果下来,排在前面的学生能和后面的相差100多分。如果按照同样的程度进行教学,肯定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更有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干脆不听课,甚至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学校将原来5个班的前10名同学抽出来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就叫做(6)班。“分班并没有影响原来5个班的正常教学,(6)班的老师只是在授课内容的难度上有了提高。”这位主任认为,分班反而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为(6)班的成员并不是固定的,其他5个班的同学只要成绩好都有机会进(6)班。
一位专门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的人士也对这个问题表现出相当审慎的态度,她认为,以学校目前的师资、场地等条件,根本不可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分班有它存在的土壤,但不宜提倡”。她的一位同事则认为,在升学的压力之下,分班明显体现出急功近利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