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一过,我国西南最大的劳务市场——成都九眼桥市场已是人头攒动,每天数千名民工在这里寻觅新一年的希望。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劳务市场上仅有憧憬是不够的。九眼桥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忠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要想顺利找到工作挣到钱,务工人员亟需改变4个观念。
行业观念:千万不要有“框框”。
许多民工出门之前就已经打定主意,去找一种不脏不累、收入又好的工作,这些“框框”使他们的就业之路变窄了。
比如,一些女孩子只想卖化妆品,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选择的职业是当“门卫”,别的不愿考虑,结果不免从劳务市场空手而归。
李忠义认为,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民工一定要积极适应环境,不要等待环境来适应自己。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要是正当行业,人身安全和工资有保障,都不妨去试试看。只要不怕吃苦,诚实工作,路子就会越走越宽,闯出一片天地来。
地域观念:好男儿志在四方。
虽说四川每年有400万人出省打工,但对于全省1000多万剩余劳动力来说,人员流动性还不够,大量劳动力还“窝”在省里。
在九眼桥市场,每年有不少广东、上海、山东、江苏等地的企业来招工,条件不错,地方也好,民工不但能打工挣钱,还能学到本领、增长见识。但不少民工抱怨离家太远,“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日难”,宁愿把求职范围限定在成都市内。
结果,一方面民工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东部企业招工不理想。
时间观念:过年何必在家里?
去年年底,上海虹口一家大型的餐饮企业派人到九眼桥市场,一次招聘100多名服务员。由于这家企业与九眼桥市场有多年业务关系,十分可靠,市场就努力向打工者推荐,但最后结果令人吃惊,竟没招到一个人!
据了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工认为再过一个多月就过春节了,这时候去上海肯定不能回家过年。李忠义说,逢年过节,是商家挣钱的绝好机会,他们急需人手,这也是民工们找工作的好时机。如果非要按老规距在家里过年,也许就要因此在家里过上一整年了。
法律观念:手续规范不马虎。
法律观念淡薄使一些民工吃亏不浅。九眼桥市场要求,民工与用人单位谈好以后,应到市场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签定临时协议。市场管理部门一方面帮助民工核实用工单位证件是否真实齐备,一方面在签定的临时协议中,将双方的责、权、利以及工作地点、时间、工种、工资写得一清二楚,以避免劳务纠纷,保障民工利益。
然而,很多民工与用人单位谈妥后不去办理任何手续,有的因此上当受骗,一些妇女甚至被拐卖。李忠义还发现,有些民工找工作竟不带任何证件,甚至把身份证丢在老家,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初次打工不懂规则,二是一些人法律观念不强,不带证件是因为不愿意严格遵守合同,如果干得不高兴就一跑了之。殊不知,这往往使自已和正规的招工机会失之交臂,反而落入了形形色色的“歪老板”的圈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