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今天告诉记者,一座罕见的东周时期大型制陶作坊遗址在这个省新郑市著名的郑韩故城内被发现。由于遗址规模庞大、建筑考究、设计合理,又出土有丰富的印章痕迹文物,专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寻找已久的韩国官营制陶作坊遗址。
遗址位于郑韩故城东城东北角,南北宽200余米,东西长约250米,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已发现了保存情况很好的窑址群,结构清晰形制很大的作坊建筑群,15条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的陶制排水管道,多座陶洗池、澄泥池,大型盛水器,1条兼排水、生产、交通等多种功能的大型道路,以及多座集中分布的灶等丰富遗迹,并出土了多种大型存储类陶器与多件带有印记的筒板瓦。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站长马俊才介绍说,该遗址保存状况之良好在东周列国都城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根据目前发现的澄泥池、发酵池、陶窑、排水管道、工作坑、器物窖藏坑等遗迹,基本上可以复原当时制陶工艺的流程。马俊才说,制陶业是当时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手工业,探索其工艺流程是考古界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此次发现意义重大。
据介绍,陶窑已发现5座,其中3座为战国晚期,1座为战国末段(可能属秦代),1座属西汉早期,说明该遗址从战国时期一直沿用至西汉早期。这些陶窑时间上前后衔接,形制上都有明显的变化,保存状况又极佳,是难得一见的近乎完整的陶窑。
排水管道群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是当时清排作坊生产用水的系统。其中在西部发现了一条与大型主管道相连接的分管道系统,主管道由五角形、圆形大管道和长方形花纹砖组成,分为明暗两种,是目前郑韩故城中发现的最为考究、最为复杂的管道工程,别具匠心。
此外,考古工作者还清理出2座澄泥池、3座发酵池和1座陶器窖藏坑,几乎所有的陶器上都存在有轮制修复的痕迹,专家认为当时的制陶工艺有手制、轮制、手轮合制三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