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 > 社会广角 正文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8句歌词8个故事 揭开藏了82年的秘密
· 国航C919重飞北飞航线 天津“两航起义”展馆同步首展
· 今晚24时油价上调 92号汽油涨至6.93元
· 根据气象会商研判情况 天津11月15日正式供暖
·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让四中全会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
· 这一道路正式开通,国展片区交通路网再添“新动脉”
· 新人婚车遭拦截被索要50条烟?官方通报:实为9条 6人被行政处罚
· 网传“某女编剧自称曾袭警后通过关系被放行” 上海警方通报
·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排位赛(国际五组六组)举办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宣讲团报告会在河东区举行
 

小女孩3岁被父母抵押 在他乡做了6年“人质”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3-20 13:38
 

 

  在湖南省双峰县,一个3岁的女孩被父母抵押在债主家长达6年之久,至今不愿领回。而债主之一、一对年迈的老人夫妇,却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义,抚养逃债人遗弃的孩子,并送其上学,历经辛酸和委屈……

  2003年3月,记者采访了这个由追债风波引发的关于责任、关于道义的真情故事。

  清债的尴尬:3岁“人质”退不回去了

  戴回初是湖南双峰县三塘铺镇东方村人。1993年,他与另外4位村民每人出资1万元,办起了东朝气压锅厂,并立下了按股分红的目标。但由于同类锅厂很多,竞争激烈,再加上赊账太多,三年时间不到,该厂便因资金不能运转而面临倒闭了。在此情况下,5人决定清除欠款救厂。

  1996年6月23日,东朝气压锅厂迎来了第一个欠款的客户李桂康。李是邵东县砂石镇岩岭村人,此前已欠工厂8500多元货款,这次他还是想按老规矩先拉货后付款。5个股东一致决定:扣下货车,让李桂康回去筹钱清帐。

  谁知,李桂康走后就不再回来。第三天,货车的主人领着李桂康的妻子和3岁的女儿李小燕找到了三塘铺镇派出所,说李桂康正在筹钱,自愿留下妻女作抵押,而货车是李桂康租用的,必须放行。在派出所的调解下,股东们只好放车。

  股东们可不敢怠慢两位特别的“人质”,他们将其安置在一家旅社里,雇请几位妇女24小时轮流看守,同时电话通知李桂康速带钱来还债赎人。可他们没想到,五天、十天、一个月过去了,李桂康始终不见踪影。股东们仔细一算,请人看守的开支,加上″人质″的吃、住费用,一天要好几十元,一个月下来,不但欠款没讨到一分,反倒贴了1000多元费用。股东们吃不消了,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当儿,一件更棘手的事情发生了。7月27日深夜,唐玉云竟瞒过看守的妇女,抛下3岁多的幼女,一个人偷偷跑了。3岁的孩子离开父母怎能生存?股东们不敢再“看守”下去了。一番商量之后,他们把孩子送到了股东之一戴回初的家里,只因为戴回初夫妇都已年过半百,带孩子有经验,且心地善良。为了劝说戴回初收下,其他股东一再声明,小孩由其暂管,费用共同承担,云云。

  戴家家境并不好,虽说大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儿子也都成年,可办企业和建房共欠下了2万元外债。但戴回初夫妇考虑到孩子可怜,最后还是收下了。

  李小燕穿得破破烂烂,全身脏兮兮,一直哭着要妈妈。戴回初的老伴朱细娥于是先烧了一锅水,又从邻居家讨来合身衣裤,给孩子洗头、洗澡、更衣。可洗得干干净净的小燕还是哭着要妈妈,朱细娥想,这孩子肯定是饿了,便赶紧下了一碗鸡蛋面……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朱细娥心疼得直落泪,善良的她一把将小燕搂进了怀里。

  几天后,朱细娥还专门上街扯了几尺花布,给孩子做了新衣新裤。打扮一新的孩子,在“奶奶”的声声呼唤中慢慢忘了要妈妈。

  老人心想:李桂康筹到钱后一定会来的,到时看到咱们待孩子这么好,他心里一定会受感动。但现实让他们失望。两位老人自从小燕进了家门,就天天盼着李桂康夫妇来领孩子,他们甚至每隔一两天就往邵东打电话,可接电话的人总说李桂康夫妇不在家,他只是李桂康的叔叔,而当要李桂康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接电话时,对方就说他再没有别的亲人了。

  戴回初夫妇为难了。想想自己的家境本来就不好,而今又添了一张口,日子过得更是紧张。更让他们揪心的是,小燕还这么小,又是做人质扣下的,还给人家的时候,绝不能少一根头发,这份责任感让他们每天都提心吊胆。由于村里到处都是水呀坑呀处处伏着危机,而孩子两只小腿跑得比兔子还快,一不留神就会出事,他们时刻都得牢牢地照看着小孩……

  度日如年啊。戴回初夫妇坚持不下去了,决定把孩子转送到另外的股东家去。可这时厂子已经关门停产,其他股东纷纷表态绝不接受这个特别“礼物”,并且不愿意承担孩子的生活费用。戴回初恼火了,不是要他“暂管”的吗?要“暂管”也得大家轮流“暂管”啊,他心一狠就把小燕硬送到了一位股东家。可那位股东任小燕跑进跑出,他绝不予以照顾,并且两天不到便把小燕给″退″回了戴家,态度非常明确:“如果再把孩子送到我家,我让她住在屋檐下!”

  看着李小燕泪眼汪汪的样子,戴回初夫妇的心碎了。自此他们再不敢把孩子送出去了。他们义务地替债务人李桂康当起了全职保姆。

  而聪明的李小燕似乎很懂老人的心,整天“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颇得老人欢心。到后来,两位老人开始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忙这忙那,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女一样。比如,他们自己舍不得吃一个鸡蛋,却天天让孩子煮着吃,以至让孩子吃成习惯后,自个儿每天都要去鸡窝里“咯咯咯咯”地取鸡蛋。

  1996年9月的一天深夜,朱细娥像往常一样给孩子盖被子,忽然感觉李小燕全身烫手,她连忙叫醒老伴,然后一个抱着孩子,一个挑着马灯,翻山越岭地赶往10里外的乡卫生院。一路上,两老歪歪歪扭扭,好几次差点跌倒在地。

  经诊断,小燕得了急性肺炎,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治疗。老俩口马上给孩子办了住院手续。接下来,朱细娥寸步不离地守护孩子,戴回初则家里、卫生院两头跑,送汤送饭,忙个不停。几天下来,孩子的病终于好了,却花光了老人为娶儿媳积下的3000多元钱,这可是戴家的不动产啊。

  孩子出院后,戴回初将家中的鸡鸭和稻谷,挑到离家10多里远的小镇上卖掉,换来200多元钱。他紧捏着这点钱,首先给小燕买了两套保暖衣,余下的全买了牛奶粉、罐头、葡萄糖等补品,因为医生说小燕需要得到后期的营养补充。

  孩子慢慢康复了,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可年近花甲的老人,要给小燕一个温暖的家谈何容易?戴回初夫妇决定:去邵东找到小燕亲生父母,送孩子回家。

  义养6载,弃女成了自家“亲孙女”

  1996年12月,戴回初夫妇带着小燕,也带着给小燕新添的所有东西上路了。可是,当快满4周岁的小燕得知是要将她送到爸爸妈妈那里去时,就死活不肯走了。大半年的朝夕相处,她早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戴回初夫妇就很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开启她的亲情记忆。朱细娥说:“燕燕,你是爷爷奶奶的宝贝,也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呀!你知道吗?爸爸妈妈天天都在想着你,想着你长高长胖了没有?想得都哭了啊!所以我们就要送去给他们看看。”

  谁知天真的孩子马上问:“爸爸妈妈想燕燕了,那为什么不来看燕燕?”问得两老口你看我我看你,一下对不上话来。平时话语本来就不多的戴回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而朱细娥沉思良久后才对孩子说:“爸爸妈妈都在赚钱呀,赚了钱才可以在将来送燕燕读书,所以没时间来看燕燕了,是不是?”4岁的小燕似乎听懂了“奶奶”的话,不出声了。两位老人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深懂为人之道,他们太知道该让孩子知道什么和不该让孩子知道什么了。

  可是,当他们赶到邵东,好不容易打听到李桂康的住址时,却扑了个空。听邻居说,李桂康出去后就一直没回来,而唐玉云则在久等李桂康不回的情况下改嫁他乡了。唯一见到的是小燕的叔爷爷李某。李某透露了李桂康的基本情况。

  原来李桂康父母早逝,留下他孤身一人,到娶亲的年龄也娶不起媳妇,直到1992年初在怀化做生意时认识了本地女子唐玉云,待两人同居后,他才敢把“煮熟的鸭子”带回家乡。同年12月,夫妻俩生下了李小燕,从此一家三口就靠李桂康一人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但命运偏偏和他做对,有一次,他租车运货时遭遇车祸,虽然没丢性命,可车坏了,货也大部分报损。受此打击,他更加一蹶不振……

  戴回初夫妇听到这些情况后深表同情,正犹豫着是否把孩子留下时,李某赶紧又道:“孩子还是你们带着吧,侄儿侄媳也没委托我什么,我也不清楚你们之间的情况,何况我也年纪一把了,带不得孩子。”是的,他不是当事人,有理由不接受小燕,何况他也是老头一个,要是硬把小燕留给他,万一出了事谁负责?何况吃亏的还是孩子。戴回初夫妇不敢冒险,于是又把孩子带回了家。

  回家后,孩子好像懂得了什么,几天都闷闷不乐,逗她也不笑。朱细娥试探着问孩子:“没见着爸爸妈妈,燕燕不高兴?”谁知小燕说:“不是不是!是爸爸妈妈不要燕燕了!”说着“哇”地一声就哭了,边哭边扑进朱细娥的怀里,伤心地说:“奶奶,我们不去找爸爸妈妈了,燕燕听爷爷奶奶的话……”弄得朱细娥也跟着落泪。戴回初则红着眼走开了。

  李小燕一天天长大,转眼到了适学年龄。可戴回初夫妇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学呢?他们思来想去,决定还是把孩子交回李家。他们特意打电话给小燕的叔爷爷李某,请他想法通知李桂康回家照顾孩子。并承诺只要李桂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他们不再向他追要欠款。可李某回答,他没有办法通知。

  1998年夏天到了,细心的戴回初发现,小燕喜欢往村后的学校跑,当学生们进了教室后,她竟趴在窗户上痴痴地听老师讲课,口中念念有词。

  戴回初没读多少书,但他明白:小燕的父亲就因为没文化做不了什么事,才弄得如此下场,现在再不能让小燕重蹈父亲的覆辙了,但自己能给小燕提供好的教育条件吗?他感到力不从心。正在这时,有人相劝:“你们都带孩子两年了,该做的都已做了。孩若是遇上哪家要孩子、条件又好的人家,不妨试试!”

  戴回初夫妇听从劝告,四处托人打听。没过多久,果然有人找上门来。那是一对在邵阳市做生意的夫妇,结婚七八年了,一直没有生育。他们看到了在外面滚铁环的小燕,觉得很满意。戴回初夫妇存了个心眼,要求这对夫妇先留下当地政府的联系方式,说要了解情况后觉得可行,再征求孩子的意见。谁知那对夫妇说他们做生意挺忙的,以后哪还有时间往这边跑,一边说一边掏出5000元钱来,说要一次性买下孩子。戴回初一听火了,愤怒地说:“孩子不是商品。无论你们出多少钱,我也不会卖了,你们走吧!”

  自此两老彻底打消了将孩子托付给人的念头。

  1998年9月1日,小燕看到平时一起疯玩的伙伴一个个由父母带着去学校报名入学了,不由满心羡慕,她直望着人家走得看不见了才扭头猛跑回家,本想缠着“爷爷”“奶奶”也要上学的,可老远看到“爷爷”坐在门坎上抽闷烟,知道“爷爷”此时有不开心的事,只好找奶奶说去,谁知奶奶不在家,她急得直哭。其实她哪里知道“奶奶”正为她走村串户筹学费,而“爷爷”呢,就是为没钱供她上学才不开心。

  可朱细娥终究没能借到钱,她回来后紧紧搂着小燕说:“奶奶知道,爷爷也知道,燕燕是要上学了……”戴回初什么话也没说,轻轻地将烟掐灭,一个人出去了。自这天起他天天早出晚归。半个月后,他交给老伴200元钱说:″你赶紧带燕燕去学校吧。″原来这钱是他这些天赶到村办工厂去做临工了,挑砖、抹水泥、打炮眼,重活累活样样抢着干。但毕竟身子不算硬朗了,多少留下了后患,回家后腰一弯下去就难得起来了,心疼得朱细娥直抹泪,而他自己却没事般地说:“你这娘们哭什么?看来以后还要多多活动。”

  不管怎样,小燕还是入学了。懂事的小燕知道爷爷奶奶送她上学并不容易,因此,学习特别用功。每次小燕捧回奖状,都会乐坏了两位老人。这时,他们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啊,就连两个打工的儿子寄点钱回来,本应积着给他们娶亲用的,两老也不惜花在小燕身上。好在两个儿子都理解父母,经常写信表示支持。

  小燕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更显出几分让大人们辛酸的成熟来,她看到叔叔们的信常常会流泪,也深知自己是幸福的,这时她就争着代表全家给叔叔回信,不会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她还给出嫁的姑姑写信,因姑姑每次回娘家来,总要给她带点吃的穿的回来。戴家人的一切,小燕一点一滴都记在心里。她告诉同学,如果有一天能见到亲生父母,她一定要亲口告诉他们,她从来没有做过一天人质,她是被这户没有血缘的人家当做宝贝宠着。

  班主任王老师自从知道小燕的身世后,给予了小燕母爱般的关怀和呵护。从二年级开始,她还让小燕当上了班长。小燕也不负老师重望,不但成绩拔尖,而且协助老师把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一次,王老师外出开会了,待放学时还没回来,同学们乱作一团,小燕推测王老师一定是有事不在学校,便安排值日的同学照常打扫卫生,其余的同学就带着凳子到走廊上去读书。等王老师赶回来时,教室已打扫得干干净净,几十名同学在小燕的组织下正在走廊上相互背书呢。王老师感动得直夸小燕非常称职。

  前路堪忧,何时才有孩子回家的路

  转眼4年过去了,含辛茹苦的戴回初夫妇迎来了新的辛酸。2000年年底一个寒冷的日子,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雪,戴回初突然接到通知,让他立刻去县城调处办厂时的欠款纠纷。一听是为他们清收欠款,戴回初可高兴了,于是不顾天寒地冻马上赶路。可是当他赶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时,等待他的却是一副冰冷的手铐。戴回初被莫名其妙地关了一天,到了晚上,才被告知,“打拐”专项斗争开始了,有人将小燕被扣作人质的事向县里的“打拐办”报案了,“打拐办”非常重视这件事,还准备成立专案组前往戴家解救“人质”。当夜,在戴回初答应回去速取2000元罚款后,“打拐办”放了他。

  戴回初在受辱中一边筹钱,一边去找《双峰报》的主编杨剑周旋。杨剑曾就他们夫妇收留孩子一事写过表扬报道,对此事相当了解。他一听就火了,当即起草了一份关于戴回初收养小燕的详细材料送交“打拐办”。真相大白,专案组人员们除了深深的歉意外,都被戴回初老两口的爱心感动了,立即撤案,并一再向他们表示歉意。

  一晃到了2002年9月,刚满10岁的小燕读5年级了。小燕的叔爷爷李某听说孩子已有这么大时,感慨不已。但是,当有人向他建议是否可以让戴家办理一个正式的领养手续时,李老汉却坚决不同意。这个倔强的老汉既不愿意自己领养孩子,却又为何不同意把孩子给戴家呢?李老汉告诉周围的人,他是在拖延时间,想拖到李桂康出现的那一天。他相信李桂康终有一天会回来的。如果一旦把小燕给了戴家,到时李桂康难免孤独。

  其实,即使李老汉同意办理戴家办理收养手续,戴家也不敢接受。2003年3月,戴回初夫妇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两位老人都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忧虑。朱细娥说:“小燕的成绩特别优秀,总是名列前茅,今后我们送不起她上学了,就断了她一生的前途!”戴回初跟着说:“我们只希望记者同志的报道能够找到小燕的亲生父母,让小燕早点回到孩子身边,尽管他们离婚了,可小燕是他们的孩子,他们谁都有抚养的责任。”而朱细娥一讲到抚养小燕,就眼泪长流,不断地以手抹泪。这时,在一边玩耍的小燕放下手中的塑料狗,跑过来懂事地牵住朱细娥的衣角、用地道的双峰话说:“奶奶莫哭,奶奶莫哭……”

  戴回初夫妇说的句句是良心话,笔者看到的戴家家境确实不好,陈旧的房屋内,只有一些破烂简陋的旧家具,没有任何现代化的东西。近观老两口,人都很瘦,比同龄的老人更要显得沧桑!

  离开戴家前,记者与小燕有一段对话:“小燕,你现在想不想父母?”“不想!”“你还记得父母的样子吗?”“不记得!”“送你回去,你回不回去?”“不回去!”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恨我爸!我妈!”

  从对话可以看出,小燕被亲生父母丢下后所受的心灵创伤,是谁也不能抹去的。小燕的老师说:“其实小燕内心深处热切地渴望母爱父爱,她每次只要看到别人的爸妈来学校,都会流露出一种无法掩饰的期盼,她不想父母是假的,只是因恨不愿承认罢了。”

  10岁!正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可戴小燕却已在异地他乡做了6年″人质″,并且还要没完没了地触及大人们的纠纷问题,其成长道路始终铺着一层沉重的阴影,可谓残忍!虽然戴家能像亲孙女一样衣食无忧地抚养小燕6年,但这里毕竟不是小燕长久的生存之地。随着小燕年龄的增长,戴回初夫妇一天天地老去,她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能继续吗?

稿源 红网 编辑 王君
呢称: 输入答案:
 精彩热图
嵌入-变动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财经频道 ·体育频道
基金赎回严重蓝筹股链条被破坏 A股直下4600?
封基套利无间道 三类基金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一度跌破5000点 牛市为何有七成股民亏损
政策缺乏“主见” A股市场必然迷失
南汽、菲亚特“协议离婚”?2009年或正式分手
广东大胜山东夺九连胜 大鹏再下三分雨取34分
首节实录:弗老大上场助推姚麦 火箭大比分领先
弗老大引领火箭板凳大爆发 斯科拉享受主力待遇
全国女排联赛总决赛将开始 天津女排考虑引援
雄鹿主帅赞易建联比诺天王出色 称其防守是楷模
·科技频道 ·娱乐频道
空调鞋美国问世 每双鞋售价约60美元(图)
“嫦娥一号”卫星试传月球图像数据
“野生中华鲟再现长江”遭专家否定
一级保护动物懒猴半夜爬上农妇蚊帐
从嫦娥失踪到华南虎风波 看中国式网络影响
周杰伦承认新专辑销量下降 只关心是不是第一
《铁嘴银牙》主创宣传 佘诗曼力撑陈小春(组图)
传杨乐乐汪涵处分居状 陷感情危机
田亮叶一茜蜜月要享受自然 新娘不会退出娱乐圈
张韶涵抱病出席代言活动 衣服下滑频护胸(组图)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